20多張“愛心欠條”他“執意”還了八年

導讀央廣網泰州11月24日消息(見習記者莊濱濱)家住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吳敏秋清楚地記得,他是在2019年12月18日還完最后一筆欠款的。從銀行出...

央廣網泰州11月24日消息(見習記者莊濱濱)家住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吳敏秋清楚地記得,他是在2019年12月18日還完最后一筆欠款的。從銀行出來,吳敏秋發了一條短信給在北京的女兒。

“真的還清了?”剛剛工作的女兒很高興,也有些不相信,五十二萬不是個小數字。

“錢真的還清了。但……這些情意一輩子無法還清。”

“還有我呢。好好保重!”女兒發來一個擁抱表情。

回到家,妻子陳麗已經燒好晚飯。吃完飯,兩人準備去環球影院看一場電影,這是他們商量好的慶祝方式——夫妻倆已經記不清上一次去影院是什么時候了。

1980年,吳敏秋考入江蘇省泰州畜牧獸醫學校(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前身),學習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留校工作。

課堂上的吳敏秋總是意氣風發。講課時,他不看講稿,不低頭翻筆記,45分鐘侃侃而談,話音鏗鏘有力,深受學生喜愛。同時,他也是兩本專業課國家規劃教材的主編。每次上課總有很多外班的學生慕名來蹭課。

課堂上生龍活虎的吳老師,其實是個“資深”的病號。他的肝有問題,必須長期服藥。這些藥里有些只能自費,對于家庭來說,每年是筆不小的負擔。妻子陳麗在泰州微生物化學制藥廠工作,1997年下崗。日子過得儉省,但他們很滿足。妻子囑咐吳敏秋:不能太勞累。

怎么能不勞累呢?牧院教師緊張,特別是像吳敏秋這樣的專業老師,一周十幾節課是常態。2009年12月17日,從乙型肝炎轉為肝硬化的吳敏秋到醫院例行復查,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顯示他患上了肝癌。吳敏秋沒有聲張,上完了4節課,第二天又繼續上了一整天的課,完成了該學期所承擔的全部教學內容,他才和家人、單位領導說明病情。“當時我真感覺天都塌了,你已經生了這個病,還去上課,這不是玩命嘛。”妻子生氣了。學校領導焦急萬分,立即安排吳敏秋外出就醫。

2010年2月,吳敏秋進行了肝部分切除術。從醫院出來沒多久,吳敏秋就回到講臺旁。

“你這個身體,多請點假不行嗎?”面對妻子的埋怨,吳敏秋解釋:“并不是說這么大的學校,就差一個老師或者你一個人的課,大家多替你上一節課就代替掉了。但是我能上一節課,其他人就可以分出精力干其他事情。”妻子被吳敏秋說服。“既然他闖過來了,最大的快樂又是工作,就讓他給學生上課吧。”讓人想不到的是,吳敏秋利用住院期間主持完成了全國執業獸醫師培訓教材《執業獸醫臨床操作手冊》的編寫工作。

2011年年底,吳敏秋病情惡化,醫生建議肝移植。然而上百萬的醫療費用讓全家掉入了冰窟,他們東拼西湊只籌到了十幾萬元,還差幾十萬。怎么辦?

吳敏秋的妻子陳麗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求助到吳敏秋上中專時的老同學石玉華,石玉華當即在電話里表示,她捐5萬,然后再設法聯系其他同學。“他們班有40個同學,來了27個,另外還有同學說,‘錢不是問題,我們提供,你只要把他的病照顧好’。”陳麗說。就這樣,他兩萬你三萬,積少成多愛心匯聚。同時,江蘇牧院師生也自發進行愛心捐款,有人一捐就是兩萬。

吳敏秋謝絕了全校師生的捐款,說,“你們實在想捐,就算是我跟你們借的吧。”病床上,吳敏秋一筆一劃,鄭重寫下了20多張借條共52萬,并在上面簽上一家三口的名字。

“大家對我的關愛,銘記在心,但這些捐款不能白給。”吳敏秋躺在病床上,用插著輸液管的右手,一筆一劃,給每一份熾熱溫暖的愛心寫下一張張“欠條”。

錢籌到了,配型也很快找到。2012年2月,吳敏秋順利做完肝臟移植手術。出院后的花費也不少,第一年,吳敏秋用了二十多萬。終身服藥是必須的,每年還得去上海檢查兩次。

吳敏秋的手術非常成功,原本預計百萬元的醫療費,手術期間共花費了60多萬。一回泰州,吳敏秋就急著把20多萬還給了部分借款人。“之前我就聽說,有的朋友借給我的錢,其實也是跟別人借的,這部分的我就先還給了他們。”對于當時很多捐錢不留名的學生,吳敏秋查到后,也想方設法在人情上來償還。“哪怕他們畢業走再遠,只要我的學生回到泰州,我管飯陪玩。他們結婚生子,我一定包上紅包。”還完班主任陳余錚的最后一筆5萬元的欠款時,一家人如釋重負。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