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國財政部新聞辦公室發布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將于7月6日至9日訪華。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7月2日晚間也官宣了這一消息。
這是自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于6月訪華之后,今年第二位訪華的拜登政府高級官員,也是耶倫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
耶倫即將訪華的消息,獲得市場的積極回應。A股三大指數全天高開高收,滬指漲1.31%創近兩個月來最大漲幅。港股恒生指數更是收漲逾2%。人民幣匯率上午一度升值超150點。
事實上,耶倫早就表達出訪華意愿,但受中美緊張關系影響,一直未能成行。布林肯訪華之后,中美關系已有所緩解,耶倫趁熱打鐵,能否解開中美之間的“疙瘩”,市場又在抱有什么期待?
耶倫訪華的目的
耶倫作為美國財政部部長,是美國經濟的重要領航者。
此前,耶倫曾多次表達出訪華的意愿,且早在今年年初就與中國高層有過面談互動。
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圖據新華社
今年1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耶倫在瑞士蘇黎世舉行半天會談,在坦率、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談話中,他們就宏觀經濟和金融發展交換了意見。雙方都同意,進一步加強圍繞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溝通對全球經濟的運作很重要。
在此次會談中,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對華經貿和技術政策的關切,希望美方重視這些政策對雙方的影響。當時,中方便歡迎耶倫今年適當的時候訪問中國。
“耶倫訪華的時間節點比較合適,因為中美高級官員已經進入到頻繁接觸的階段。”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潮新聞記者表示。
據美財政部官網消息,耶倫此次訪華意在深化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一系列問題上的溝通,包括全球宏觀經濟和金融發展。在北京期間,耶倫將與中國官員討論兩國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重要性,即負責任地管理中美之間的關系,直接就關注領域進行溝通,并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挑戰。
“耶倫多次表示,希望與中國恢復接觸,特別是與新一屆政府的經濟官員建立聯系,這在中美雙邊關系以及經貿關系遇冷的情況下,尤為重要。特別是由于疫情的影響,雙方的面對面溝通長期停滯的情況下,因此本次訪華最主要的還是要恢復接觸。”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6月28日,據MSNBC報道,耶倫希望前往中國與北京重新建立聯系,同時也承認兩國之間存在分歧。“我希望前往中國去重新建立聯系。我們需要相互了解,我們需要討論彼此之間的分歧,這樣我們就不會產生誤會,不會誤解彼此的意圖。”耶倫稱。
另外,經濟上看,美聯儲當前為遏制通脹持續上調利率,金融動蕩加劇經濟衰退風險。從美國市場傳出的聲音幾乎都在唱衰美國經濟,拜登政府也希望借助雙邊互動總體上穩定中美經濟關系,不想影響到國內經濟復蘇,最終影響明年的選舉。
將會討論什么議題
目前,中美關系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緊張情緒加劇,包括俄烏沖突、美國對華先進技術的出口禁令不斷增加等。
“我個人認為此次耶倫與中國政府最可能談的話題是美債與美國金融制裁等。”梅新育表示。
6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關于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即《2023年財政責任法案》,該法案規定暫停債務上限至2025年1月1日。目前,聯邦債務總額約31.4萬億美元,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占比已經超過120%。未來十年,政府的利息支出可能高達10.5萬億美元,國債償付成本飆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央行都有減持美債,擴大黃金儲備的趨勢,這給美國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耶倫 圖據新華社
4月20日,耶倫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演講中闡述了“指導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關系的三項原則”,即尋求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國家安全利益;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為美國勞動者和企業擴大經濟機會;尋求在氣候變化和債務困擾等緊迫的全球挑戰方面同中國進行合作。
“此次會談,耶倫也會在這個框架下與中方進行一些磋商。限于財長的角色,耶倫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會在職責范圍內進行一些議題的交流,比如全球宏觀經濟穩定、債務減免、匯率等。”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告訴潮新聞記者。
“‘SDN清單’也可能是會涉及的議題。因為中國有一些企業可能因為涉伊朗問題被加入所謂的SDN清單,這個SDN清單是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所頒布,所以在這個議題上,雙方可能也會進行一系列的交流。”楊水清補充道。
當地時間7月3日,耶倫會見了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坦率而富有成效地討論支持了正在進行的努力,以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并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雙邊關系,與耶倫即將訪問北京相一致。耶倫提出了令人關切的問題,同時也傳達了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包括宏觀經濟和金融問題。
“聯系到今年5月中美維也納高層會晤之后一系列外交活動以及布林肯近期訪華,這些情況說明,雖然中美之間的分歧和挑戰仍然存在,但雙方都在嘗試以建設性的方式加強溝通,讓中美關系從建交以來最低谷狀態,恢復到去年11月巴厘島會晤后的狀態。為今年下半年更高層級的可能會晤做準備。”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接受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在期待什么?
耶倫此次訪華正值人民銀行新一任掌舵人落定之際,預計在訪華期間也將會見多位經濟領域的政商界人士。
正如李強總理在202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開幕式致辭中所說,經歷過有形無形的阻隔,我們應當更加珍視溝通與交流。經歷過全球性危機的沖擊,我們應當更加珍視團結與合作。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彼此貿易合作緊密。2021年,中美兩國之間的總貿易額超過7000億美元,創歷史記錄。美國公司在中國有廣泛的業務,數百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堪憂,復蘇不平衡不穩定的形勢下,中美雙方如何探討在諸如全球金融治理方面一些可能合作的機會,給全球經濟發展指明方向,都備受市場期待。
圖據新華社
但諸多分析人士并不看好耶倫此次訪華所能帶來的實質性效果。馬偉稱,美方官員近期頻繁訪華,主要還是要和中國建立溝通渠道,管控兩國的競爭,雖然溝通有助于緩和兩國的關系,但并不意味著中美關系會全面好轉。
“雙方經濟層面的接觸對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因為經貿關系仍然是維持中美關系的“壓艙石”,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系仍然非常緊密。中方當然希望美方能夠下調301關稅,減少對中國企業的制裁,但事實上這很困難。”馬偉補充道。
據路透社6月30日報道,美國和荷蘭企圖進一步限制對華銷售芯片制造設備。報道稱,雖然荷蘭已計劃限制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公司(ASML)和其他公司的某些設備出口,但美國預計將更進一步,利用其廣泛影響力阻止“特定中國廠商”獲得更多荷蘭設備。
7月3日晚,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仍在繼續,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的基本政策已經成型,可能不會因為耶倫的一次訪問而出現根本性的調整。
錢峰認為,中美關系過去這些年,打打談談是常態,現在只不過是從“打”的階段,進入到“談”的階段。高官互訪終究是形式,真正影響中美關系的是互訪所承載的內容。兩國關系能否重回正軌?根本上還是取決于美國能否在戰略上正視中國合理的發展權,摒棄打壓圍堵遏制中國的一切不負責任的做法,為中美關系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