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以前,除了開家長會或者老師家訪,可能一學期下來,家長和老師都打不上幾次照面,但現在班級群以及家委會的出現,讓老師和家長在新班級組建之初,就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班級群和家委會的存在,不可否認,確實是為學生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有一句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有時候老師和家長們聯系得過于密切,其實也很容易成為各種矛盾的導火索。
因為一道數學題,小學生家長在班級群里發飆,絲毫沒給老師留情面
以前的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自己是真的可以解放了,最多也就是留意留意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學校發下來的各種通知單簽簽字,也就差不多了。
但現在的家長,送學生上學只能說是完成了一小步,放學了要輔導學生寫作業,平時也得緊盯班級群,生怕錯過了老師發布的什么通知,各種打卡報備等等。
對于全職帶孩子的家長來說,這些工作雖然麻煩,但好在時間還算比較充裕,應付得過來,但是對于雙職工家長而言,遇到學校事情比較多的時候,是真得容易力不從心,進而情緒爆發。
網上一位家長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一道數學題,讓這位家長直接在班級群里發飆,指責老師為啥要天天提要求,為啥不能讓家長們輕松一些,家長還要天天忙工作等等,雖然不算過激,但也確實沒有給老師留情面。
看到這位家長的發言,很多家長表示,真的是說了自己想說但是不敢說的話,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三胎,經濟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其實是精力。
尤其是現在,學生們動不動就要上網課,一個學生在家,就已經讓兩位家長自顧不暇了,又如何敢往多了想,所以雖然這位家長在群里發飆指責老師,并不可取,但也確實是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老師的回復盡顯格局,也解答了為什么同為家長,兩代人的處境如此不同
面對家長的指責,當事老師也第一時間在群里進行了回復,不得不說,老師就是老師,措辭里盡顯格局,同時也解開了很多家長內心的困惑:為啥現在的家長這么累?
首先,家長也對家長的情緒波動表示了理解,并且也希望家長能夠在心平氣和之后,再和老師討論這個問題,畢竟帶著情緒,也很難客觀直接地看待問題,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這位教師情緒的穩定,和想要解決問題的態度。
其次,老師也表示,現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個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社會大環境對于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更高、更嚴格的選拔標準,老師及時推送各種學習要點和建議,也是為了學生們著想。
最后,老師也表示,每個家長對于培養學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更愿意精益求精,老師自然是要做到負責任,滿足這一類家長,總不能為了一個人降低所有人的標準,老師做老師應該做的,家長選擇性聽取建議就好。
其實說白了就是,現在的教育環境“內卷”得很嚴重,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上漲,研究生報名人數也跟著水漲船高,如果現在的教育模式和強度在回歸到以前的狀態,那學生和家長是輕松了,但是成績又如何保障呢?老師也算良苦用心吧。
真正讓家長覺得累的其實不是輔導功課,而是沒完沒了的接龍和打卡
現在的教育環境導致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無法回到過去的學習狀態,但其實真正讓家長覺得辛苦的,也未必就是輔導功課,反而是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接龍、打卡等等任務,占據著家長們的時間。
對于這一點,很多老師也表示無奈,因為這些任務其實并非老師的本意,很多老師也呼吁能夠減少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任務,把時間和精力還給家長和老師。
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其實就是站在統一戰線的人,老師發作業也好,發各種習題讓家長給學生打印練習也好,歸根結底不就是希望學生們的成績能夠提高嗎,這一點老師和家長的想法是一樣。
所以也希望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的相處過程中,能夠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同為學生的成績和未來努力,不必總是站在對立面,這樣最后受到的傷害,其實只有學生。
話題討論:你認同老師對家長的回復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