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從分子科學到聚集體科學,人類已經可以在分子層次很多做不了的事。”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從分子科學到聚集體科學,人類已經可以在分子層次很多做不了的事。”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在2023《財經》年會上指出,生命科學已經到達了分子層次,人類身體里的任何一個分子,化學家在實驗室都可以還原出來,但非常可惜的是,還沒法把這些分子“堆”成一個人,甚至“堆”成細胞都不行,還原是有極限的。分子之上還有無限廣闊的空間供我們開發,聚集體科學研究可以產生新的模型、新的假說、新的理論,幫助我們解決靠還原論沒法解決的問題。
在唐本忠看來,科學研究其中有一個目的就是了解自然,人們為了了解世界,了解自然過程。“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建立了很多研究模型,在生命科學,特別是物質科學。”
目前,人類已經用分子科學做了很多創作。據唐本忠介紹,比如,合成很多分子,單個分子不發光,聚集之后發光,顏色可以不斷變化并且量子效率達到100%。借助分子科學后,“以前不發光的液晶,現在可以閃閃發光,就可以做OLED,讓將來的手機實現三維的顯示。”
唐本忠表示,為了推動聚集體科學的前進,希望中國科學家搭建一個平臺,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可以在這個舞臺上表演。“我們辦了一本新的雜志叫《聚集體》。中國科學家做了非常多漂亮的工作,但要投外國的雜志,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平臺,所以中央號召我們一定要辦中國人的高端的科學雜志,我們就辦了這個雜志,我們希望不但要做好的研究工作,還要建好的平臺,把中國科學的聲音盡快向世界傳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