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時報:斑馬網絡季棟輝:更智能的網聯才是未來

導讀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

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8月19日,由汽車工業協會主辦,“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斑馬網絡戰略官季棟輝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斑馬網絡戰略官季棟輝

  我主要講一下斑馬這兩年的觀察以及未來的一些規劃。首先,今年車市很冷,大家都感受到了。如果看一下新四化也蠻冷的,自動化這一塊已經進入到冷靜的發展期,前幾年大家都在喊著2020年實現l4駕駛輔助,現在大家感覺到2025年也達不到。新三電這一塊并沒有有多的技術突破,而是以前新三電發展的問題慢慢暴露出來,比如說電池的自燃,充電樁的運營都在持續的燒錢。然后是共享化,整個的運營成本還在持續的上升,沒有完全下降下來。另外,在運營車這一塊的安全和舒適度方面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首先網聯化是前面三化的基礎,網聯化經過前面幾代的發展,從90年代開始跟二級技術一起開始的,更多基于呼叫中心解決的是in call to call和道路追蹤問題,極度的低頻。第二個階段是從3g移動互聯網開始,當時有大屏的安卓手機,開始用手機映射的方式把一些應用搞到車子里面,但是這個時候車子的數據和人的數據是完全割裂。第三代車聯網跟4g技術發展起來,那個時候把出行的一些生態跟車子融合起來,比如說智慧加油、智慧停車、智慧云呼功能開始。當然第四代是基于5g和v2x車的數據、人的數據以及環境的數據打通,開始大家慢慢摸索起來整個車聯網不賺錢,因為沒有好的商業模式。現在看到車聯網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兩端,一端是在于2c端,大家主要的消費都在衣食住行,在行的過程中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需求實際是被抑制的,車子本身是一個信息孤島。另外,人在駕駛過程中完全flow在駕駛行為上,車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智能化越高的情況下人的需求慢慢提升,比如說想娛樂等,在未來車子搭載智能駕駛之后,車慢慢變成一個移動空間,很多需求都會在車的場景下實現。這是服務找人,服務找人具備幾個點:強大的消費者生態;數據在線;ai算法感知人的需求去解決人的需求;必須要有大數據的分析能力。

  第二塊是產業端2b,產業端這一塊每一家整車廠都在做數字化轉型和軟件定義汽車,一方面會建很大的軟件團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一家整車廠真的把業務數據化全部打通。先從車子前期的規劃設計到后面的生產再到后面的批發零售和后面的維保、運維等,都沒有一個數據化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問題每一家還在做重復的開發設計,本質上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好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能力積累,這些積累并沒有變成全行業共性可以利用的點,而變成一個個像煙囪樣的存在。如果做數字化轉型,或者是叫做新制造來說,本質上也是需要的是一種產業生態,然后是在線 大數據 ai。對應一下斑馬來說,斑馬從2016年7月26日第一輛斑馬車正式上市,前面三代只是做在線,車的數據在線之后可以實現一系列的應用,可以提高好的用戶體驗,比如說用語音進行車控,比如說云平臺作為車子的基礎設施等,還有車子要不停的迭代、不停的ota,這些已經都被行業普遍接受了。

  今后斑馬的定位是因為每家整車廠現在不需要端到端完整的解決方案,需要基礎能力 差異化能力的積累,所以說斑馬未來的定位希望做一個智能網聯的賦能者。形象化一點斑馬是底座為開發自主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統ios。上面是數據在線、大數據、人工智能。左邊拉的是消費生態,右邊拉的是產業生態,腳踩的是總線,頭頂的是云端。最終希望做一個智能網聯的大的賦能平臺,把共性的能力開放給產業合作伙伴,這樣每個合作伙伴基于這樣的平臺上可以建自己的高樓大廈,這是我們的一個愿景。像前一段時間馬化騰也說過,雖然移動支付看起來很炫酷,但是如果沒有終端、操作系統和芯片,那就相當于在沙灘上建高樓,很容易推倒。現在斑馬基于完全自主可控的汽車操作系統,我們叫做汽車之魂搭建這樣的平臺,交給整個汽車的產業。

  未來汽車出行三大趨勢,第一頁基本點都講完了,后面都是舉的例子。未來汽車出行三大趨勢:

  第一,個性化需求;9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個性化也是二次元的時代,也是個性化張揚的時代,90后很快變成消費的主體,我們希望通過車子里面的ai助手去讓它變成千人千面,把車子變成一個移動的生活伴侶。

  第二,希望不僅僅關注到駕駛者,還要關注到車子里面每一個人、每一個乘客,甚至于車子里的寵物,關注到車子里所有的生命體。

  第三,車子130周年的歷史,以前大部分是一個封閉的空間,我們希望v2x的到來,v2x打造車和車、車和家之間的通訊,把車子和很多的場景打通,不僅是一個封閉空間,而且變成汽車家的存在,每一個駕駛者可以收集很多的數據,但是智能網聯化到來之前這些數據并不能夠給智慧城市賦能,希望每一個駕駛者變成為未來的智慧城市作為社會共創的角色。這里我舉幾個例子,第一個點大家都在普遍理解的未來車子要變成服務找人,而不是現在的人找服務,比如說我要加油、我要停車等,都是人找服務的。服務找人我們想要做的是情境智能的框架,情是一種感情或者是一種關系,外在表現是一種感覺或者是觸覺,這是通過車接平臺實現的,視覺通過攝像頭實現的,聽覺通過麥克風實現的,未來還可能有嗅覺,通過iot傳感器實現。

  第二點是人的個性,這個人到底是一個精致的理財者,還是一個技術極客等,有不同的人物畫像,這些人物畫像往往是在互聯網公司手里的,這是“情”。“境”更多是車子里面的數據以及車外的環境,我們叫做感知。智能更多是一個決策或者是分析,它實現的是一個從場景觸發的一個單品智能到數據融合的全域智能的轉變,能更多是一種基礎能力,分析能力、大數據生態能力、開放框架能力。我們通過情境智能、開放框架每一個整車廠和合作伙伴可以定義自己差異化的服務。

  每一個人工智能首先都是從人工智障開始的,我們這樣的開放框架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智能,智能化之后會感覺到你在行車過程中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而是有一個非常懂你非常靠譜的助手跟你一塊出行。第二,數字引擎。現在每家都在講多模交互,都在講智能語音,我們希望開放一個數據引擎的框架,每一個合作伙伴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展。本質上是一個ai助手,同時又是一個車錢包,車子和移動支付打通之后,可以由車來實現所有的閉環支付。剛才講的是2c端,怎么樣通過ai方式實現服務找人。

  2b端來講,從行業趨勢來看每個整車廠都在做數據化轉型,都在從一個制造商往運營商方向發展。制造商的角度以前更多是供應鏈 分銷商的管理方式,這是生產。現在往運營商方面發展,首先要知道用戶的帳號,其次要知道用戶的需求。這個過程中,斑馬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傳統工業來講,設計和開發。以前一個傳統的整車廠要提前5到8年規劃下一代的車系,去做各種的用戶調研和看各種的技術趨勢,去定義未來的車子是什么樣子?然后再花兩年時間把各種sadel定義清楚之后做開發生產,然后再去組裝,再到后面的生產以及運營,下面有一個環節相對脫節的。前兩年我不在斑馬在博世的時候,有遇到一個中小型的整車廠突然一款車火了,然后大家開始學習為什么這款車火了,有什么樣的經驗?最后發現也不知道怎么火的?過一兩年之后這款車又不行了。針對這一塊斑馬通過對c端數據的理解,能夠賦能到對整車廠設計的開發。

  另外,斑馬希望通過阿里大的新零售生態來做數字化的營銷幫助整車廠去做推廣跟銷售,精準觸達到目標客戶群,這一塊也可以利用到汽車之家潛客的數據進行融合,這是傳統的價值鏈。更關鍵的點在于未來價值鏈,每個整車廠都在做數字化運營,首先是用戶運營,斑馬是一個很好的用戶帳號體系賦能到整車廠。

  感知預測、場景服務、多模出行,本身基于ai大數據,斑馬希望把這些能力開放出來,供給更多的合作伙伴使用。斑馬就是一個搬磚的,以前更多是做一個精裝修的房子,端到端全部交付。但是現在整車廠都有自己的裝修隊,都要做差異化的房子。現在我們把以前做的能力變成軟件開發包,變成一塊一塊的磚頭,整車廠可以基于這些磚頭做組合,像搭積木一樣,同時每個整車廠也會基于自己的需求做ios開發,自己去定義各種應用、各種場景以及各種生態,最后在上面換一層基于整車廠屬性的ui設計,既保證了生態豐富化,同時又保證了差異化。斑馬線開發出來的是技術開放平臺,所有斑馬的核心技術都基于這一個平臺由整車廠共享。另外服務運營,斑馬前兩年開始就是做運營狂歡月,本質上講是淌坑的,以前汽車工業人不知道怎么樣運營,汽車工業人知道怎么樣生產和管理供應鏈,斑馬是一種互聯網 汽車運營的存在,去年“雙11”到“雙12” 31天做了運營狂歡月,把服務能力開放出來,觸達到每一位斑馬用戶,讓斑馬用戶感知到自己用什么樣的服務。在31天里面產生了萬次的交易,斑馬在里面淌了很多的坑,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總結之后,就變成幫助未來的合作伙伴和整車廠去避免不必要的花費和問題。

  每一家整車廠都在做差異化,純軟件的差異化很難的,運營的差異化非常關鍵。比如說今天是醫師節,對于每一個整車廠來講如果做運營的話,可以考慮針對每一名醫生客戶群做什么樣的服務。我們開發了一個能力可以針對什么樣的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在什么時間點、什么地方等。后面就是教師節了,是不是給你的老師送一句祝福語等。后面還要做一個ai伴駕機器人,車子從人機交互慢慢向人機關系轉變,人機關系的載體就是ai伴駕機器人。

  這個例子是智慧加油,這是斑馬跟中石油合作做的。以前看到車廂里面油不太夠,就開始搜索哪里有加油站,開過去進行加油一個閉環。現在我們根據你的習慣,80公里開始加油,還是50公里,還是150公里開始加油。知道你的目標和行進的軌跡路線,可以通過數據的屬性主動觸發一個數據告訴你,在你行進的路程當中在什么地方加油對你更合理,這樣降低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通。這里所有的能力也都是可以開放出來的。

  第三點多模交互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同時車子作為一個智慧城市的傳感器,也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一個車子有300到500個傳感器,比如說車子是否知道這里擁堵,車子是否知道這里的溫度多高,是否知道這里的雨量有多少,車子知道很多的信息但是以前說不出來,因為不是智能網聯沒有連接,實現智能網聯之后,把車子的移動屬性和傳感的屬性融合在一起,這里舉了一個例子,車子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尤其加了攝像頭之后,通過一些算法可以感知到道路病態,以前道路病態更多是通過城市運營集團自己調幾百臺車,多少人在路上跑,跑到之后開到哪里看到病態記錄下來,這是非常低效,而且會出現本來小病態慢慢變成大病態。

  智能網聯是一個大趨勢,上海有400萬臺車,每臺車跑25公里,每天就是1億公里,可以覆蓋上海路面幾十倍,這樣就可以很快發現哪里有病態,把它處理掉。前段時間臺風很厲害,如果完全由城市的管理者去發現這些災難天氣到底產生什么樣的問題?相應也是很低頻的。如果通過車子去分析哪個地方水淹了,這條路被封掉了,這樣可以實時把這些信息上傳到云端,同時把信息反饋到這條路上所有的人,這樣也變成一個智慧化的方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運營車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式,運營車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是最大的問題,剛才豐浩也講到投訴的問題。斑馬基于計算機視覺做了情緒識別和身份識別的算法,這些算法也作為斑馬初期的核心能力,一個運營平臺很怕一些沒有注冊人的帳號去租一臺車,然后你不知道這臺車發生什么,這樣可以通過身份識別明確知道到底是不是一個個規的人在開車。商務車最大的問題是疲勞駕駛,很多商務車事故都是因為疲勞駕駛導致的。管理平臺就希望實時的知道這個人是不是精神狀態比較好,是不是疲勞,這樣我們也提供了一些算法。

  另外,多模出行,比如說手勢識別、頭部姿態識別等,這些都是為了多模出行做服務的,這些我們也做了相應算法。最后是車家互聯的平臺,斑馬跟天貓精靈、阿里云、360做了一個超過國內70%的主流家電品牌做合作,這樣實現人 lot整個的互聯,每個整車廠只需要用這個能力去實現運營和消費者的價值。斑馬希望攜手合作伙伴,叫做網絡協同,為每一個c端的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