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10月17日下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9.73億元競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Q01-05地塊,土地總面積864885平方米(合計1297.32畝),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另據17日特斯拉官網公布的消息,其已與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正式簽訂土地出讓合同。
早在今年7月份,特斯拉已與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特斯拉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同時,上海市政府也與特斯拉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短短三個月,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的的計劃就有了實質性進展。
對特拉斯來說,在建廠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始終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2018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研討會暨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經超過400萬輛,而就占有了160多萬的銷量,居于首位。2017年特斯拉在的銷量占其全部銷量接近20%,也已經成為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如此龐大的市場,建廠為其進一步占據市場提供了條件。
產能不足始終是特斯拉面臨的主要問題。特斯拉全新Model 3車型上市初期,總裁馬斯克曾公布其9月份將生產1500輛整車,然而直到近日僅生產了260輛。如此供不應求的狀況也讓特斯拉承受著巨大的虧損壓力,據彭博社公布,特斯拉平均每分鐘消耗6500美元,按照這個速度,年底就會破產。特斯拉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必須提升量產能力。通過在建廠,利用國產供應鏈和勞動力,降低成本,免去運輸費用,提高生產效率,及時止損也許是特斯拉必須面對的事情。
今年中美貿易戰正式拉開帷幕,對美產車征稅高達65%,此舉造成特斯拉在華不同車款的價格上調了15萬至25萬元人民幣不等,此舉已嚴重影響了進口特斯拉的銷售,而國產特斯拉不僅減少了各種關稅的限制,而且依靠其性能在價格上也能取得優勢。
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同樣非常重要。毫無疑問,其將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首先就是幫助開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 2018未來汽車展上,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談到:“特斯拉進入以后,在促進高端用戶購買其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普通用戶接觸到特斯拉,對于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起到非常好的宣傳作用。”在市場上,新能源汽車一直存在“概念先火,銷售低迷”的狀況,以2018年9月的銷售數據來看,雖然面臨銷量大跌的情況,傳統燃油車累計銷量202.47萬量,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為9.5萬輛,不到傳統燃油車銷量的0.05%,看來在新能源車輛的普及還需要助力。
其次,特斯拉建廠有助于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鏈延伸和完善。上海這些年一直致力于將其自身打造為高端制造中心,在臨港地區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通過項目布局和產業配套,帶動相關產業鏈延伸和完善,目前上海汽車在內的20多家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相關企業,以及一批汽車生產、汽車物流、汽車貿易等外資項目都在臨港集聚。而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臨港,更像是一個佇立的標桿,帶動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間接促進提升其他車企的配套水平,使上海打造千億級的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最后,特斯拉在的超級工廠是攪動本土新能源車企產業升級的“鯰魚”。作為外來科技新貴的特斯拉入駐后,本土的造車新勢力的處境微妙,沒有了明顯的價格優勢后,國家補貼退坡后,在科研投入技術創新上略遜一籌的國產新能源車企如何自處成為新的問題,特拉斯像一條鯰魚,加速了國內市場的競爭,迫使車企積極推進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據了解,工廠審批周期、建設周期加上生產資質審批過程,疊加起來,需要2-3年的建設周期。留給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時間不多了,一旦特斯拉擁有生產資質,大規模量產指日可待,在特拉斯量產的道路上,是本土造車新勢力率先失敗還是特斯拉因債務危機率先放棄,尚需等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