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汽車款式各式各樣,智能,電動,等等,那么有幾個小伙伴知道汽車本身的知識呢,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會很關注這些,那么小編收集到了關于一個汽車動態知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幫助。
豐田要向吉利開放混合動力技術了,在純電動真正全面普及之前,隨著這個“攪局者”的到來,汽車市場也將面臨更多不確定的因素。
“我們早就有了在市場導入插電和純電車型的計劃,并一直在做相關的準備,我們不是不來,只是我們要來就要做到最好。”對于為何這么晚才導入插電和純電車型的疑惑,豐田方面給出了以上的答案。
如今,當新能源大潮的方向涌向純電動時,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擁有最深厚積累的豐田,終于決定向開放自己的技術。
9月13日,據彭博社報道,豐田汽車稱準備與分享混合動力汽車引擎技術的細節,洽商將其混合動力系統授權給吉利。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曾經千金難買的豐田混合動力技術,如今,在純電動的大勢來臨之際終于要“開放”了。
新能源前夜豐田“攪局”
今年4月份,愛信分別與廣汽乘用車和吉利成立合資公司,擴大在華產能。這條消息引起了國內自主變速器行業的巨震。對此,汽車自動變速器創新聯盟秘書長李盛其曾表示:“愛信正在聯手最好的汽車企業作他的‘戰馬’,與其它企業、變速箱企業進行比賽。未來,我們不僅失去6AT的技術優勢,還要與愛信苦苦競爭,最終失去混動和插電式混動的技術優勢。再次落后。”
相比愛信帶來的沖擊,此次混動技術的開放,無疑讓豐田也成為新能源市場的“攪局者”。在純電動汽車真正普及之前,“攻占”混動市場的天下。
曾經“獨步天下”的混合動力系統給豐田帶來豐厚的紅利,但過于堅固的專利壁壘也讓它錯失了樹立行業標準的機遇。當其他廠商紛紛另辟蹊徑,采用純電、插電等方式曲線救國的時候,也讓新能源大潮的風向“繞過”豐田,有了更明確的苗頭。
豐田當然知道,即使未來的汽車是新能源的天下,但短期內,燃油車依然是汽車市場上的主力。即使專利相繼到期,但目前,宣告豐田的THS混合動力系統的“過時”,依舊為時尚早。
不被動應對,也不放棄剩余紅利,不斷升級技術,著手反制,敞開胸懷,迎接合作。已經錯失一次機遇的豐田,當面對專利到期和政策轉向的雙重不利因素,向吉利開放混動技術,可謂是走了一步“亡羊補牢”的好棋。
作為國內自主品牌的領頭羊,吉利具備足夠的示范和教育市場的能力。當搭載了豐田混動系統的吉利車型上市,一旦得到市場的良性反饋,在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未來也將會吸引更多其它自主品牌加入,屆時,豐田混動系統的“朋友圈”還將進一步擴大。
在記者看來,充分挖掘混動技術的“剩余價值”,將豐田混合動力系統中的零件大規模本土化,不斷降低這套系統的成本,是豐田此次開放混動技術的主要目標。
毫無疑問,此次豐田的“攪局”,為接下來的車市走向,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那已經在混動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的吉利,與豐田在混合動力核心技術上合作,獲得的又將是什么?
油電混合 吉利“目標”的突破口
根據此前的規劃,新能源汽車是吉利汽車集團未來經營的重點。吉利汽車推出“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達35%。
純電動車是吉利在零排放道路上發展的長遠目標,在純電動汽車時代到來之前,吉利控股集團新能源技術的重點主要分三步走:即油電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最后邁向純電動車。
可以看出,吉利也計劃以混合動力路線作為突破口,并逐步實現多元化的發展。
目前,純電技術上,吉利已經實現三電技術的自主化。混動技術方面,智擎·MHEV輕混技術已經實現節油率15%,到2020年將提升到25%。智擎·PHEV插電混動技術憑借吉利自主研發的P2.5架構,實現了97%的行業最高傳動效率,未來將實現30%的動力提升與50%節油率。
盡管混動技術在市場上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勢頭,但豐田的THS系統依然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豐田的技術授權,給吉利帶來了多樣化的新能源技術。再憑借其市場上的號召力和聯合采購帶來的成本降低,產品競爭優勢也愈加明顯。
根據吉利“藍色吉利行動”新能源戰略規劃,到2020年,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那混動車型的規模化投放是達成目標的重要一環。預計未來,在豐田的助力下,吉利樹立的小目標不久也將加速落地。
寫在最后:
知情人士稱,鑒于沒有混合動力技術的汽車制造商還在多數,豐田沒有放棄與其他潛在合作方的溝通。
混合動力汽車普及程度的提高可以幫助豐田趕上銷量領導者大眾和通用,后兩家公司去年每年在銷售超過400萬輛汽車。豐田在銷售的130萬輛汽車中,約有10%是混合動力汽車。豐田希望最早在2020年就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0%以上。
市場目前在豐田全球汽車銷售市場僅占11%,發展潛力巨大。為了收復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失地”,豐田不斷加大在華的投資。
由于需求增加,豐田正通過與科力遠成立的合資電池公司在加大混合動力電池生產。該合資企業將在2020年把產量翻番至每年約21萬個電池組。并且據其中一位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正在討論在2020年之后將產能增加一倍以上,達到每年約48萬個電池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吉利通過換股的方式,持有了科力遠11.09%的股份,從而成為科力遠的第二大股東,而吉利、科力遠、豐田三者也通過資本與技術的關聯,有了相互深入合作甚至是綁定的機會。
此次豐田和吉利在混合電動汽車領域開展的合作,是豐田全力以赴擴大市場占有率,實現其目標的第一步。
SBI證券公司駐東京的汽車分析師KojiEndo表示:“對于豐田而言,它想通過普及其混合動力系統使其成為事實上的標準制定者。突然與像吉利這樣沒有先前合作關系的公司分享技術,這是豐田朝著這一方向所做的努力。”
豐田“牽手”吉利,會掀起國內混動市場“狂歡”嗎? 未來可期,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