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喂貓爆火,比貓糧更省錢更科學?這其中有何門道?

導讀原標題:生肉喂貓爆火,比貓糧更省錢更科學?這其中有何門道?在這個信仰貓糧為王的年代,忽然掀起了一股生骨肉喂貓潮,這簡直是養貓界的一...

原標題:生肉喂貓爆火,比貓糧更省錢更科學?這其中有何門道?

在這個信仰貓糧為王的年代,忽然掀起了一股生骨肉喂貓潮,這簡直是養貓界的一股清流。

要知道,中國的鏟屎官大多思想很保守,他們的想法還停留在“人不能吃生肉,所以貓也不能吃生肉”和“給貓吃生肉貓會變兇”等階段。

所以最近生骨肉喂貓爆火以后,讓筆者感到非常詫異!

生骨肉喂貓的起源

其實用生骨肉喂貓自古就存在,且一直在北美盛行,在北美鏟屎官的眼里,給貓選擇食物時,他們會優先選擇生骨肉,下來是純肉罐頭,最后是貓糧,甚至貓糧是給老年貓,或者病貓吃的配方糧。

而在中國鏟屎官眼里,貓咪的食物順序發生了改變,中國鏟屎官會首選貓糧,其次是罐頭,只有這兩個,生骨肉根本不在考慮范圍內。

因為中國鏟屎官覺得,人不能吃生肉,怎么能給貓吃生肉?并且貓吃生肉野性太大,會變兇,這兩則思想非常根深蒂固,正因為如此,當國內掀起生骨肉喂貓潮流時,筆者才會感到詫異。

生骨肉跟貓糧的愛恨情仇

但即便生骨肉喂養在國內興起,也只是偶爾泛起小小浪花,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

所以目前生骨肉喂養,跟貓糧喂養各自分為養貓界兩大派系,雙方各執一詞,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那么到底誰有道理?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白以下3個問題。

貓的生物歸屬

2014年,華盛頓大學某生物小組研究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人類跟貓相處了一萬年,對貓產生了哪些影響》。

這看似是一個寵物貓的研究,但過程非常復雜,也非常科學,研究小組提取了地球上馴化程度不同的生物的基因,進行深度對比。

例如被馴化的狗,野狗,被馴化的馬,野馬,未馴化的老虎,和貓的基因,他們試圖在這些對比中找出人類對貓的影響。

但結果讓人震驚,人類對狗的影響是讓狗從肉食動物變成了雜食動物,但對貓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類跟貓相處了一萬年,只對貓在基因層面造成了281處影響。

這281處基因的作用,是讓貓學會了更親近人類,以從人類手里獲取更多的食物,

貓的飲食結構

想要了解貓的食物結構,先要了解貓吃了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管熟的還是生的,貓能吃到肚子里的食物無非就是肉類,跟五谷。

貓吃下肉類后,從肉里獲取最多的是一種叫“動物蛋白”的物質,其次是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貓吃下五谷后,從五谷中首先獲取的是一種叫“植物蛋白”的物質,其次是粗纖維等。

雖說“植物蛋白”跟“動物蛋白”都是蛋白,但對貓的腸胃來說,這兩種蛋白可是天差地別,貓的腸胃對“動物蛋白”的吸收率能達到95%,可對“植物蛋白”的吸收率只有15%。

貓糧是什么?

貓糧是目前國內養貓鏟屎官最常用的寵物食品,貓糧的全名應該叫:“高溫烤制膨化貓飼料”。

1960年,美國丹弗斯家族首次發明生產出了高溫烤制膨化貓糧,這個丹弗斯家族,主營業務是牛馬雞飼料,60年后的今天,貓糧依然是飼料標準,國內也將貓糧歸為動物飼料類。

其次,所有宣傳無谷純肉的貓糧,都不可能一點谷物沒有,因為貓糧想要膨化成型,必須添加淀粉,

上述3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問題,可如果串聯來看,我們就會發現,貓是野生的肉食動物,一萬年前是,一萬年以后還是,膨化貓糧里有貓不能吸收的植物蛋白。

生活中,生肉喂貓的感受。

在寫這篇文章前,筆者嘗試著給家里的貓咪喂了一個月生肉,整個過程有曲折,但結果相當成功,在貓吃生肉的這一個月里,貓咪有以下改變。

所以從學科角度來說,貓咪更適合生肉喂養,并且從生肉喂養的實際情況來看,貓咪的腸胃也更適合生肉,甚至就喂養成本計算,生肉喂養更節省養貓成本。

但就國內鏟屎官的保守思想來說,生肉喂貓目前在國內還是小眾喂養方式,很多鏟屎官依然不能接受,如果您有興趣,大一試!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