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柏井展覽館開館暨《柏井》發行儀式在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柏井鎮柏井四村舉行。
發行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平定縣委宣傳部供圖)
柏井鎮下轄的柏井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最初是一個村,歷史悠久,脈絡清晰,素有“晉秦要路”“燕趙亨衢”之稱,是秦馳道之臨晉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村落位于平定縣城東25公里處,村域面積15.5平方公里,現有65個姓氏、2018戶、4680余人。1962年,柏井村劃分為5個生產大隊(村);2019年,柏井一村和柏井四村被列入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名錄。
柏井展覽館位于柏井四村,占地面積816平方米,建筑面積580.3平方米,共兩層,分為三個展區。第一展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紹柏井深厚的歷史文化;第二展區立體布置,全景展示柏井復雜的地質地貌;第三展區系列展出柏井村民多年收藏的古代陶器、陶瓷及制陶工具和模具。展覽館以柏井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形地貌和珍貴的文物遺存為主題,穿越浩瀚的時空,將傳統村落農耕生產方式、生活習慣、飲食習俗、歷史遷移、家族綿延和文學、藝術、歌舞、民間習俗等非物質文化,全面、立體、全景式地進行展示,讓人身臨其境。
展覽館一角(央廣網發 平定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日上午的開館儀式結束后,出席活動的領導和柏井村民一起進入展覽館進行了參觀,之后大家前往柏井劇場觀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魘馬畀的舞臺表演。“魘馬畀”是由古代雩(求雨)祭發展而成的一項求雨祈福的民間信俗活動,包含古代祀神祈雨活動的全過程,極具肅穆、神秘的色彩,一般在農歷七月二十二的柏井廟會上舉行。魘馬畀的主角包括馬畀、首領、鄉紳和官吏,其中最重要的是馬畀,在演出中,馬畀需要反復揮舞重6公斤的麻鞭和三環刀,從人群中跳奔而出,繞場三四圈,并用鞭子甩出“啪啪”作響的聲音。本次演出中,扮演馬畀的是58歲的柏井一村村民郭素永,盡管有背景音樂,但在臺下仍可以很清楚地聽到舞臺上甩鞭子的“啪啪”聲。“麻鞭很重,必須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甩出聲音。”郭素永說。
魘馬畀又稱平定雩祭,被柏井村民視為屬于他們自己的祈福、節慶活動,體現的是傳統農耕社會祈求風調雨順、和睦平安的祈福價值觀,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是中國儺文化形態的藝術再現,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學術價值,對于建設和諧友愛的新農村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09年6月,平定雩祭(魘馬畀)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這次魘馬畀以舞臺劇的形式表演,讓大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后加入到傳承保護中來。”柏井一村黨支部書記潘燕軍說。
新書《柏井》一書以獨特的視角,敘述了秦皇古道柏井驛千年的厚重歷史和文化傳承,展現了晉東古州平定的開放和包容,為平定縣文化事業發展增添了光亮的一筆。
近年來,柏井鎮加強對歷史人文資源的挖掘、整理和保護,進一步梳理鄉村歷史脈絡,深挖特色文化資源,激發鄉村經濟活力,讓文化產業深度融入經濟社會,以文化產業發展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高樺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