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憑什么成為旅游爆款

導讀 原標題:City walk,憑什么成為旅游爆款城市漫步 City walk 在北京中軸線上穿梭行走,領略千年古都的魅力和胡同里的市井煙火,亦或是漫...

原標題:City walk,憑什么成為旅游爆款

城市漫步 City walk

在北京中軸線上穿梭行走,領略千年古都的魅力和胡同里的市井煙火,亦或是漫步于上海外灘感受上海舊時的風情搖曳與現代繁華……如果你還沒有在城市體驗一次“壓馬路”,那你可能還沒有跟上最新的旅游風向,因為引領旅游風口的年輕人又雙叒開啟了新的旅游方式——City walk。

近年來,短距離、小規模的本地游等“微度假”模式逐漸成為主流,而擁有短途、短時、休閑性、體驗性強等特點的Citywalk,開始在年輕人中流行并迅速與城市旅游深度融合。今年City walk相關視頻和圖文筆記不斷在社交平臺上刷屏,在小紅書上,關于citywalk的筆記有39萬多篇,抖音上Citywalk相關話題播放量已過億次,這種看起來很新潮的旅行方式突然開始流行起來。

City walk與“壓馬路”

到底有何區別

City walk指的是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是一種城市微旅游方式,最早起源于歐洲,是指幾個人在專業講述員的帶領下,有計劃地行走在城市的某條路線上;也泛指以行走、騎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漫游,圍繞街道,親自丈量城市。

與“壓馬路”相比,選擇City walk的年輕人更加注重“游”的體驗,會從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各方面,感受一座城市鮮活的生命力。

在歐洲和國內都參加過城市漫步的“何懶懶”在南方都市報的采訪中介紹,自己在歐洲時跟著團隊比較多,有解說者;在國內一般自己參與,沒有解說者。參與活動時,大部分是純步行,時長1.5小時至3小時不等。有時候,不會局限于步行。

在城市漫步的路線選擇上,她比較喜歡美食、古跡建筑和風俗相關的路線類型,通常也會自己設計路線。對此,“何懶懶”總結出了較為成熟的思路。

首先,了解此地的歷史文化背景、最近的新聞以及相關文學影視作品,著重于人文特色和美食文化,選取感興趣的主題關鍵詞;其次,搜尋此地的特色街區,問問當地人的生活和故事;接著,在地圖上分類標記感興趣的點,不固定點與點之間的路線;然后出發去逛,邊感受邊記錄走過的地方。在此過程中,整理優化自己的線路設計,突出主題。

City walk

走紅背后的原因

人類學家項飆提出的觀點曾提出一個觀點就是“附近的消失”。當社會發展進入現代化后,個人逐漸趨向于原子化,在這種環境中,人的思維也是工具性的、扁平的,你清楚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各種宏觀大事,但不知道家附近有幾個菜場,你的鄰居是誰……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感知力。

2023年初發布的《2023小紅書年度生活趨勢:投入真實生活》報告中提到,今后年輕人會更加意識到周圍和附近的重要性,在十大生活趨勢預測中,野到家門口(2022年相關筆記數量同比上漲287%)、吃地道風味(2022年相關筆記數量同比上漲227%) 都代表著年輕人的消費習慣開始發生變化,更加重視“身邊和周圍”的生活。

而City walk正好與此契合,大家希望旅游是充實、豐富、有新體驗的,與人和場景產生鏈接、與周邊和附近產生鏈接。

City walk憑什么

成為旅游爆款

選擇City walk的年輕人更加關注旅行本身,追求旅游的質量和深度,沉浸感和新鮮正是旅游中最大的樂趣。

沉浸感

沉浸式的Citywalk能讓參與者融入城市,“何懶懶”表示,相比于傳統旅游,她感受到城市漫步帶來更多沉浸式、更有體驗感。因此,每到一個城市,城市漫步成為她探索、發現有趣和靈感的一種途徑。里加的新藝術風格建筑路線、新加坡的風味美食路線、錫耶納的甜品路線,廣州的異域餐廳路線、花城廣場路線、沿江路路線……這些不僅代表一個旅者的足跡,還包含她對城市的思考和認識。

新鮮感

近幾年來,“網紅經濟”成為一種趨勢,去旅游之前,大家都會提前查好網紅餐廳、網紅民宿、網紅街道等相關的旅游攻略,這些網紅打卡旅游攻略雖然省時省事,但同時也失去了旅途的新鮮感,所有的風景、美食都是預期之內的。而在City Walk中,年輕人會提前做好路線規劃,雖然也有一些古建筑、景區景點等,但是具體路線中有哪些風景、美食,只有走下去才知道,整個行程就像開盲盒,看到不期而遇的風景、品嘗到地道的美食。對外地游客來說,Citywalk是深入感受另一座城市生活休閑、歷史文化的新鮮方式,對本地人來說,Citywalk則是發掘家門口“寶藏”打卡地的驚喜之旅。

City walk走紅以后

旅游的新機遇

City walk的走紅,也給城市旅游產業鏈餐飲、購物、住宿等相關行業帶來的新的機遇。

以往,城市各個區域旅游產品發展不平衡,受限于資源和地理條件,旅游經濟繁榮的地方往往局限于部分知名的以及網紅景點,而City walk的走紅可以促進城市現有休閑資源的升級活化,城市可以規劃打造相關的旅游路線,例如咖啡體驗、地道美食品嘗的City walk線路,也可以聯動餐廳、博物館或藝術館等進行異業合作,推出城市沉浸式體驗產品。此外,想要促進旅游經濟的增長,還需要利用“城市更新”重新盤活閑置的資源,在路線中打造更多的業態、場景。

針對具體的企業而言,以住宿為例,酒店和民宿商家可以將Citywalk納入自己的產品框架,作為提供的附加價值之一。

今年以來,旅游熱點的層出不窮,這些熱點也體現了旅游需求的多樣性,而多樣性背后也有許多共性,正如《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所言,2023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是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對于旅企而言,旅游熱點像風一樣是抓不久的,依托旅游共性內核做文章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及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經營報、南方都市報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業范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