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市場深耕近10年,卻落得個“人財兩空”的結局,48億元被“強搶”,還有企業敢前往印度投資嗎?
本以為,小米的例子已經可以給其他企業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但沒想到,還有這么多“不怕死”的企業,在小米被不公平打壓后,多家外企奔赴印度市場,這到底是為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除了小米、ov等中國手機品牌外,蘋果也開始加速“南下”。除了前往印度建廠外,還將部分iPhone產線遷移到了印度。庫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方面,降低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另一方面,對印度大量未被開發的潛在市場充滿了期待。
但有一說一,盡管蘋果似乎受到了印度的優待,但如同2014年剛進入印度市場的小米一樣,或許只是在埋“坑”,個人認為,在印度掙錢并沒有那么容易,中企只能“跪著”掙錢,外企想站著掙錢也不容易。
事實上,小米在印度市場一直循規蹈矩,不僅給印度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給當地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同時,小米也積極響應印度的“Made in India”的倡議,扶持印度的供應鏈。
但盡管小米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依然難以逃脫印度的“霸權”。為了阻止小米等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擴張,印度不僅給小米扣上了莫須有的罪名,還“強搶”了48億元,10年的努力相當于打了水漂,簡直欺人太甚了。
在小米被打壓后,印度也徹底攤牌了,對中國手機廠商提出了五點要求,這無異于“霸王條款”,簡單解讀這五條要求,一句話總結,你投資,公司寫我的名字。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僅針對中國品牌,三星等是排除在外的,很顯然,印度市場對中國品牌并不友好。
面對印度的百般刁難,小米開始反擊了。近日,據媒體爆料,小米印度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裁員,據內部人士透露,小米印度公司的員工已經從1500減少到了1000人左右,且裁員還將持續幾個月時間。
作為一家盡己所能,響應且滿足印度就業、供應鏈要求的企業,小米已經做到了最好,但還是難逃印度的打壓,這也徹底令中國企業寒心了。印度市場的不公平營商環境,也給小米等中企狠狠上了一“課”,而小米的裁員或許是及時止損的反擊。
盡管從商業角度,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還沒有走到必須退出印度市場的地步,但也該認清現實,擁有危機意識了。沖擊高端手機市場,或許能夠成為國內手機廠商破局的方法。而小米12系列、小米13 Ultra等機型,也已經獲得了業界和消費者認可,高端之路越走越穩。
在華為被斷芯的大背景下,小米如果能夠在高端手機市場站穩腳跟,或許能夠走出一條新路。而這也將改變國內手機市場的格局,乃至全球手機市場的格局,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