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看了眼路邊灰土,挖出4000年前古遺址!
來源:齊魯網
94年前在濟南路邊的“意外發現”讓考古專家狂喜
1928年3月24日,齊魯大學助教吳金鼎和他的伙伴來到濟南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準備前往漢代遺址東平陵城考察。
途中路過一條大溝,在陽光照耀下,吳金鼎十分詫異地發現,大溝兩壁土層中露出了灰土和部分陶片,一條延續數米的古文化地層帶清晰可見,從黃土臺地上,他找到了年代久遠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碎片。吳金鼎意識到,這個叫作城子崖的地方,或是一個史前文化遺址。
而這一發現,成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大量出土物接踵而至,成為中國文化生于本土并薪火相傳的實證。
考古專家在山東發現
4000年前炊具
講究程度讓人驚嘆!
一日三餐離不開鍋碗瓢盆,你知道祖先們在石器時代如何烹飪食物嗎?
在山東濟南以東35公里的城子崖遺址出土了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陶器。其中陶鼎、陶鬲,是煮飯燒湯的工具。陶鬲有三個袋子形狀的腳,在下面燃火煮飯;陶甗分為上下兩層,上面加蓋子,中間是有孔的箅子,底部盛水,箅子上放食物,蓋子保溫,是利用水蒸氣蒸熟食物的炊具。
這些出土的器物,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史前時代的想象。當時已經有了種植業和家畜飼養,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煮飯用鼎,蒸飯用甗,生活用具種類齊全。中國人傳統的用餐方式,在4000多年前的城子崖就已經出現。
兩次發掘創造多項第一這里被譽為“中國考古圣地”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戰禍頻仍、條件艱辛的情況下,中國第一代考古人對城子崖進行了兩次發掘,創造了中國考古學史的多項第一:
是第一個由中國國家學術機構獨立發現和發掘的史前文化遺址;是第一次在中國東部地區開展的考古發掘;第一次繪制了考古地層圖;是中國境內發現和發掘的第一個黑陶文化遺存;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田野考古報告集;
這些為中國考古特別是史前考古的發展鋪墊了重要的基石,城子崖遺址也因此獲得了“中國考古圣地”的殊榮。
考古紀錄片《城子崖》將于11月25日-27日每晚8:00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11月28日-30日每晚7:30在山東衛視播出。
紀錄片《城子崖》共3集,每集50分鐘,以時間為順序,通過講述幾代考古工作者對城子崖遺址的發現、發掘以及對龍山文化研究的故事,禮贊璀璨的中華文明,致敬中國考古工作者。
來源丨閃電新聞
編輯丨王春令
審校丨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