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打造“1+5”社區治理共同體 多元參與凝聚共治合力

導讀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4日訊城鄉基層是黨的事業發展、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今年以來,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堅持抓黨建引領基...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4日訊城鄉基層是黨的事業發展、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今年以來,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堅持抓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重點在創新模式、多元參與、為民服務上,求突破、補動能、務實效。

鯨園街道積極探索管理體系再創新,打破社區地理位置,按照商居比例劃分“鯨商匯”“家社區”兩大片區。“鯨商匯”探索商戶共治,“家社區”聚焦生活需求。“大爺,您的餐好了請慢用。”考慮到鯨園社區老年人較多,同時“鯨商匯”聯盟中有很多餐飲企業和商戶,社區便聯合餐飲企業、商戶推出了“暖心食坊”項目,結合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和飲食習慣,設計暖心套餐,為轄區孤寡老人、殘疾人、80歲以上老人提供5-15元的優惠餐。對于不方便出門的特殊人群,社區“搭把手”志愿服務隊會點對點地把暖心餐送到居民手中,實現從“廚房”到“住房”的15分鐘“宅急送”。“兒女白天都工作,家里就剩我和老伴兒倆人,這些愛心商戶不僅飯做得好吃,價格也便宜,服務又好,專門為我們老年人精心搭配,我們吃著既放心又舒心!”鯨園社區居民李忠泉對“暖心食坊”贊不絕口。

通過陣地建設,以點帶面輻射治理力量,街道打造了鯨園、北倉2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雷鋒驛站、公益理發等共享空間,輻射周邊片區,北倉深化“五社”聯動模式,集合社會力量參與;打造了全市首家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外賣小哥擔任“流動網格員”參與社區治理,將商戶多、流動大轉化為資源優勢。創新治理模式,將防疫、創城等工作任務分包到人、網格“收賬”,網格員成為執行責任人,細化落實各項工作,同時聯合行政執法、公安等專輔隊伍下沉網格,建強網格力量,通過搭建線上網格社群專人專管,對群眾需求快速處置,縮短問題響應線程。

11月9日消防安全日,北門外社區雷鋒團巡防隊的成員們共同學習了消防安全知識,實操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升社區巡防應急能力。鯨園街道將應急隊伍的組建培養、發展支持作為2022年公益創投重點,整合居民骨干、“雙報到”黨員等組建“1+8+N”隊伍118支,社區分類編組、加強管理,街道統籌資源、片區共享。“1+8+N”應急響應隊伍既能在“戰時”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更能在平時融入社區,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建立“平時能儲、戰時能用”的專業力量,在社區每周核酸、“敲門掃樓”、商戶走訪等工作中,各應急響應小組都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在朝陽社區,新建的綠地景觀環境優美、整潔有序,為居民們營造了良好的居住體驗。前期,社區通過征集居民意愿,將轄區綠地、邊角荒地等資源利用起來,使用“鯨治微基金”購買材料,由社區養花種植達人設計指導,帶領居民一起播種、澆水、施肥,多方有序參與社區花園建設,成為社區治理的“綠色起點”。街道通過挖掘自治“源動力”,總結民主協商“六步七規法”,引導居民更有秩序地參與議事,利用“鯨治微基金”項目,將協商和治理深度融合,解決公共設施維護等老大難問題。

鯨園街道以“契約化+信用”為抓手,發動8類信用主體參與社區事務,結合“信用+商戶”品牌,在“鯨商匯”片區試點商戶自管小組,將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推行商戶互查、加密管理,實現商戶自我管理、自我督促。“最近顧客進門有沒有掃碼測溫?這個臺賬要詳細記錄時間,消毒劑要確保在保質期內使用……”鯨園社區發揮“鯨商匯”黨員商戶帶頭作用,組織60余名商戶、黨員組建“商居聯盟小組”,通過每月小組內輪流查、小組間互相查等方式,常態化推進安全生產、誠信經營、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激發商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大物業”管理抓實效。建立物業退出機制,清退2家考核不達標物業,倒逼物業公司“動起來”;在古北等3個社區試點封閉管理,安裝監控、規劃停車線,解決開放小區管控難題;創新“流動巴士”垃圾回收模式,彌補源頭分類難問題……鯨園街道發動多方力量協同參與社區治理,共管共治共享,不斷提升治理精準度與居民需求貼合度,打造居民滿意社區。鯨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艷娟表示,接下來,鯨園街道將繼續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社區,加快推進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深化黨建引領作用,推出公益助老、青少年關懷、商戶聯盟等項目,推廣復制試點模式,以點帶面,重點突破老舊小區管理難、服務差等難點痛點問題,并結合1+8+N應急體系,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建強社區治理合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