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一個億!日本買的“導彈中的勞斯萊斯”,在我軍眼里就是煙花

導讀▲標準-6導彈10月21日,澎湃新聞報道稱,美國國務院批準了向日本出售總額達4.5億美金的“標準”-6導彈的合同,根據合同內容,日本將分兩批...

▲標準-6導彈

10月21日,澎湃新聞報道稱,美國國務院批準了向日本出售總額達4.5億美金的“標準”-6導彈的合同,根據合同內容,日本將分兩批購買32枚“標準”-6防空導彈,每批16枚(折合單價人民幣一個億),日美雙方都認為這是強化日美同盟的關鍵行動舉措,將會大大強化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力,有效威懾主要對手“解放軍”,說的好像是真的一樣,實際上,我國各個官方機構對外宣傳口對這個訂單提都沒提,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這32枚“標準”-6對解放軍而言就是聊勝于無,不會對中日海上戰力對比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

先來看所謂的“標準”-6導彈性能,根據簡氏防務給出的數據,這是一種基于標準-2和標準-3導彈研發生產防空導彈,能夠搭載在美軍現役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航艦上,因為安裝了雙向數據鏈和主動雷達導引頭,該導彈的所有型號都可以在E-2D預警機的支援下對來襲的飛機和導彈目標實施忽略地平線的超遠距離攔截,一般而言,攔截距離超過370千米。blockdual-1型還可以對反艦彈道導彈實施攔截,block1B型可以實施反艦作戰,可謂是真正實現了一彈多用,如果說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裝配該導彈面對的是其他國家軍隊,確實是有很強的碾壓效果,但它運氣差的是,遇到了中國軍隊,這是一支全球反艦實力最強的軍隊。

▲解放軍反艦作戰實力全球最強

從彈種上看,當前中國軍隊反艦作戰的主力是鷹擊-12、鷹擊-18和東風-21D三種,其中鷹擊-12是空射反艦導彈,掛載平臺主要是轟-6系列轟炸機,射程超過400千米,鷹擊-18是艦射反艦導彈,搭載平臺主要是052D驅逐艦,射程超過500千米,東風-21D是反艦彈道導彈,搭載平臺主要是火箭軍東風-21D發射場,射程超過2000千米,這三種彈的射程都超過了“標準”-6在E-2D預警機支持下的最大攔截距離,也就是說,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即便裝配了“標準”-6導彈,也不可能在最大射程范圍內攔截這幾種反艦導彈的發射平臺,而是只能去攔截導彈本身,而因為導彈的雷達信號強度要遠遠小于載機平臺,因而實戰中,能夠被探測和攔截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0千米,在這樣短的距離內,來襲導彈如果是亞音速的對“標準”-6最好不過,但不好意思的是,解放軍這三種主力反艦武器都具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

▲解放主力反艦導彈都是超音速的

其中,鷹擊-18是亞超結合,巡航飛行時使用亞音速,突防沖刺時使用超音速,可以在反艦發射前通過程序設置使其在距離目標200千米外亞音速飛行,進入后則使用超音速,被攻擊的艦艇只有約9分鐘的反應時間。鷹擊-12全程速度為2.5倍音速左右,被攻擊的艦艇只有4分鐘的反應時間,東風-21D則是10倍音速以上,被攻擊的艦艇只有1分鐘左右的反映時間,更何況,中國軍隊的反艦攻擊一定是三種彈一起打,從高空、中空、低空的不同角度同時進入,其防御難度要大大超過一種彈藥,顯然,只要解放軍射向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的導彈數量到達一定程度,就不可能被防御的住。

當然,空口無憑,我們不妨使用command軟件仿真模擬看看效果:

  1. 防御方:美軍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105的杜威號(裝載標準-6導彈),裝載40枚“標準”-6導彈負責遠端防御,24枚RIM-162A ESSM導彈和密集陣近程防御,部署在第一島鏈東側;

預警機:1架E-2D,面向中國方向開啟探測雷達

  1. 進攻方:解放軍

轟炸機:1架H-6K(4枚鷹擊-12);

水面艦艇:1艘052D驅逐艦(16枚鷹擊-18);

火箭軍:4枚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偵察引導:某型號隱身無人機

場景部署如下圖所示:其中藍色為解放軍作戰單元,紅色為美軍

▲兩軍部署圖

第一階段:目標偵察

解放軍某型號隱身無人機利用自身隱身性能在海面接近DDG105杜威號并發現定位了目標,入下圖所示;

▲隱身無人機發現了DDG105杜威號位置

第二階段:火力打擊

H-6K、052D、東風-21D同時使用反艦彈道導彈對杜威號實施了攻擊。最終DDG105杜威號被在解放軍發射了4枚東風-21D、16x鷹擊-18后被擊沉,攔截共使用了19枚標準-6導彈。如下圖所示:

▲鷹擊-12將DDG105杜威號擊沉瞬間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