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十月二十六日,經過數周的較量和扯皮,德國經濟能源部下達了一道行政令,批準中國企業中遠海運集團收購德國漢堡港福地碼頭百分之二十四點九的股權。隨后,中方企業在官方網站上確認了這一消息,德國漢堡港口公司董事長翟智拉(Angela Titzrath)表示歡迎德國政府的這一決議,并且將盡快與中遠海運對接,盡快完成股權收購事宜。翟智拉還表示,中方的收購大大增強了漢堡港的競爭力,有效保證了當地的就業,過去四十年,該公司就與中遠集團有業務往來,現在德方希望可以繼續和中方發展貿易和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遠海運集團雖然在官方網站上確認了德國政府批準收購的消息,但卻并未明確回復是否會繼續收購。中遠集團還強調,集團尚未做出正式決定,將會繼續考慮相關條件,并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關決定,無法保證何時進行進一步交易。雖然路透社報道稱,一位德國官員披露中方已經同意收購漢堡福地碼頭,但截至截稿時,中方仍未正式做出回應。為何中方企業會在德國政府批準收購之后變得謹慎起來了呢?這是因為原本中遠海運集團希望收購漢堡福地碼頭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但是消息一出,不少德國右翼政客叫囂稱,若中方收購過多股份,就會“控制德國關鍵基礎設施”,對德國“造成潛在威脅”,因此堅決反對中方收購該碼頭的股份。
但是德國的企業家們卻不這么認為,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被德國譽為“通往世界的門戶”。不過近年來,漢堡港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漸滿足不了德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如果不引進中國的資本和管理,那么漢堡港在中西歐的地位就有可能被鹿特丹等其他港口所取代,因此德國企業界和漢堡市政府堅決贊成中國企業入股漢堡港。而且中遠集團還入股了美國邁阿密、休斯頓等多個港口的股份。在歐洲,中遠集團也擁有希臘比雷埃弗斯港口百分之百的股權。2016年,中遠海運集團還收購了鹿特丹港口EUROMAX百分之三十五的股權。中方擁有大量西方國家港口的股權,但從來沒有出現過政治問題,德國右翼政客的指責純屬子虛烏有、憑空捏造。
眼看雙方爭執不下,最終德國政府做出了一個折中的決定:允許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漢堡福地碼頭的股份,但是收購份額從百分之三十五降至百分之二十四點九。為什么只允許中方收購百分之二十四點九的股份呢?因為按照德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對于漢堡港這樣的重要基礎設施,只有持股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東才擁有對港口事務的決策權。將中國企業的股份份額限制在百分之二十四點九,就將中國企業排除出了漢堡港福地碼頭的管理決策層,中遠海運集團可以從漢堡港福地碼頭的運營中獲得分紅,但卻無法參與碼頭的運營管理。這顯然和中方收購漢堡福地碼頭的預期不符,因此中遠海運集團仍未正式宣布是否會繼續收購。
德國國內的這輪左右互搏,實際上是在破壞德國自己的未來。早在去年九月,中遠海運集團就表示會收購漢堡福地碼頭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并且利用中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將其打造為歐洲的首要樞紐。但是由于德國右翼勢力的阻撓,直到今天收購都沒能完成。而與此同時,中遠海運集團持股的安特衛普港口和鹿特丹港口則在飛速發展,法國也一直希望翻新本國港口,提高國際競爭力。中方的投資和收購明明可以為德方帶來運營管理經驗和全新的發展機遇,然而德國卻將其拒之門外,實在是德方的一大遺憾。
而通過此事我們也不難看出,雖然中歐合作明顯是雙贏的,但是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抱有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對中國懷著巨大的意識形態偏見和預設立場。盡管中方企業已經持有多個西方國家港口的股份,但一直堅持在商言商,從未出現過政治糾紛。盡管如此,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德國、乃至全歐洲的政客會將中國的正常商業收購視為“勢力擴張”。正是這種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讓不少歐洲國家拒絕接下中方遞來的橄欖枝。俄烏沖突已經證明了,美國雖然表面上視歐洲為盟友,但實際上卻將其視為隨時可以收割的“韭菜”。而中國才是可以與歐洲互利共贏的可靠朋友。如果歐洲不能盡快摒棄意識形態偏見,那么只會錯過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