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佬茄子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自詡“世界警察”。可就在日前,當海地面臨危機時,美國自己不站出來,反而要求盟友出手干預——更諷刺的是,截至目前,甚至沒有一個美國盟友站出來響應當“出頭鳥”。
據環球網援引美聯社10月27日報道,考慮到近期海地局勢迅速惡化,顯然已經無法靠當地政府解決問題。日前,美國正式在聯合國發起倡議,呼吁各國建立一個“多國聯合工作組”,并出動軍事力量干預并解決海地危機,確保當地不發生人道主義災難。而這一倡議得到了聯合國秘書長古雷斯特的高度支持,并表示各國應該組建一支“快速行動部隊”。但諷刺的是,美國自己提出了這個倡議,自己卻并不愿意擔任這個工作組的組長——換句話說就是“名聲美國要占,花錢堅決不干”,只想讓別的國家替美國承擔責任。
放在往日,以英國日本為首的一票美國盟友國家迫于美國的政治影響力,都會站出來替美國出頭把事情給解決了,美國這一次很可能打的還是這個算盤。但這一次,拜登的想法落空了:截至當地時間周二,來自聯合國的多條內部消息顯示,沒有國家愿意承擔責任、派出并領導多國維和部隊,而唯一一個“表面贊同”的還是小國巴哈馬,該國表示“如果有要求”,他們才會派出部隊,言外之意無非是讓美國等國多給點錢。
邁阿密先驅報將此事報道為“美國提出的倡議瀕臨失敗”,這對于身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具有極大侮辱性的。日前,美國務院高官尼科爾斯正式就此進行反駁,指責這些媒體對美國的負面報道是“不可信的”。他堅持表示,隨著談判的進行,多國部隊的領導層成員將變得清晰,并且將在11月初取得一些成果。
當然,美國也并不是只會滿嘴放炮。據悉,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務卿布林肯正式訪問加拿大,并將與加方討論此事。而美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也已經與加軍總參謀長艾爾將軍討論了“在海地開展行動的細節”。雖然美方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但可以看出,美方這次顯然是希望加拿大替美國出這個頭。至于加拿大人愿不愿意、美國能拿出什么來交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知道,當前有至少1.9萬海地平民面臨“災難性的饑餓”,這一危機還是首次發生在美洲。那為什么這一次美國不愿意站出來履行“大國義務”了?很顯然,美國已經不止一次地去海地維和過,但都沒有什么效果。在俄烏沖突上已經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財力的美國,顯然不會想要在這時分兵去海地搞援助。
而美國盟友們的“擺爛”,很大程度上則源于美國國際影響力的下降。自21世紀以來,隨著實力差的減小和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歐盟、日本等國開始選擇性地不再“盲從”于美國,這使得美國不再能重現當年“一呼百應”的局面。而援助海地對其他國家來說,不是太遠就是太花錢,在沒有利益可撈的情況下,沒人愿意去趟渾水也很正常。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漠視”是正常的。但好笑的是,美國等自由主義國家一方面號稱自己是“人權燈塔”、“民主標桿”,一方面在真正的人道主義需求面前,卻因為“無暇顧及”、“無油水可撈”等原因選擇視若不見。相信只要美國繼續拒絕承擔國際責任、繼續“雙標”,美國的影響力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