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云
俄烏之間硝煙正濃,烏克蘭首都基輔卻異常熱鬧,德國總統前腳剛走,后腳又有一名黑人總統前來訪問。
據環球網消息,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紹總統恩巴洛剛與俄總統普京見過面,26日就來到了烏克蘭,并會見烏總統澤連斯基。交談中,恩巴洛告訴澤連斯基,自己此行擔負著一個“重任”——即為恢復俄烏關系做出貢獻。
恩巴洛一見到澤連斯基,立即緊握他的手,說道:“親愛的兄弟啊,我從莫斯科離開時,普京說,讓我給你捎個口信兒。”
口信的內容很簡單:俄方對“和平談判”持開放性態度,普京本人也已經做好了與澤連斯基談判的準備。
要知道,恩巴洛在訪問烏克蘭之前就曾向媒體透露,自己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對烏方傳達來自俄方的“善意”。不過,和平談判畢竟是俄烏雙方的事情,僅俄羅斯一方同意不算什么,要想和談,還需要烏克蘭方面的配合,這才是最困難的。
要知道,澤連斯基前陣子剛剛批準了一項“不可能與普京談判”的決定,顯示出己方死戰到底的決心,現在西方武器裝備也送了,經濟援助也撥了,普京突然讓恩巴洛說好話,又提議和談,給烏克蘭臺階下,可在澤連斯基看來,普京的目的沒那么簡單。
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回應稱,普京的表態是有計劃的,是做樣子給俄羅斯人以及俄軍的支持者們看,根本沒有誠意,因為任何對話都應該有個前提,就是尊重一個國家的主權、邊界和領土完整。
澤連斯基還控訴了俄軍對烏境內基礎設施的轟炸,認為這破壞了兩國之間的“溝通橋梁”。但俄方表示,轟炸烏方基礎設施,是對烏方對克里米亞大橋實施“恐怖襲擊”的報復。
當然,澤連斯基拒絕和談,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反而是普京突然在當前局勢下做出此類表態,用意頗有些值得玩味,除了“字面意思”以外,可能還有其他兩方面的考慮。
其一,普京主動伸出橄欖枝的行為,可以反擊美烏方面的抹黑,為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加分”。
想想看,這個月以來,俄軍對烏克蘭多地實施了“打卡式”空襲,使得烏方電力供應緊張,西方媒體也開始大肆渲染俄軍“暴行”。兼之俄方26日剛剛打響了一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大規模核演習,烏克蘭方面也開始恐慌,聲稱俄方核彈威脅到烏方國家安全。
普京這時候放低姿態,表示愿意和談,有效緩解了美烏方面散播的“恐俄”氛圍。
其二,站在烏方角度考慮,冬季降至,現在和談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時機,恰好俄方也不希望戰事拖延下去。
對于俄方來說,如果烏方愿意和談,并接受俄方條件,當然最好不過。就算烏方拒絕,俄方也不吃虧,反而可以將其視作一種“先禮后兵”,為俄軍接下來“放開手腳作戰”打下輿論基礎。
何況就算澤連斯基答應和談,雙方也不見得就能達成一致,但俄方釋放的和談信號,卻足以讓更多人看清,局勢升級的責任不全在俄羅斯身上,更多的在于烏克蘭及其背后的北約。
當然,澤連斯基之所以不接受和談,背后肯定少不了美西方的攛掇。數額巨大的軍事援助給了澤連斯基一定的底氣和信心。而俄方重整軍備過后,同樣也有更多“底牌”在后面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