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對外表示,赫爾松的局勢正在朝不利于基輔的方向變化。
阿列斯托維奇表示:“(俄軍)又部署了約6個戰役戰術編隊,那里已有30個或超過30個編隊。這是龐大的軍事力量,將其剿滅將非常非常困難。”
從該表態不難看出,烏克蘭方面已經認識到了俄烏力量之間的懸殊。而且似乎也在提前給輿論做預熱,那就是烏克蘭可能無法打贏赫爾松之戰。
赫爾松
不得不說,這樣的表述和此前烏克蘭的口風相差甚遠。
此前,烏軍一度表示在南部赫爾松地區發起反攻,并且“已突破俄軍第一道防線”, “反攻作戰已持續了一段時間,迫使俄軍沒能繼續前進”等說辭。
不過 ,這一說法隨即遭到俄羅斯方面的反駁,一時間俄烏雙方對南部地區的戰況各執一詞。
輿論分析指出,赫爾松地區作為烏克蘭戰略重鎮,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烏方有意借反攻南部來扭轉戰局。
不過,盡管烏克蘭方面言辭鑿鑿,但多數專家認為,烏軍反攻戰采取的是“磨損戰略”,恐難取得重大勝利。
一方面,烏克蘭的軍事潛力不足以在南部方向上取得“重大成功”,五角大樓仍然對烏克蘭目前的軍事能力持謹慎態度。
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對俄制裁帶來反噬,歐洲等西方多國遭遇能源危機,并導致這些國家今年冬天的財政壓力陡增,繼續支持烏克蘭或成為“無法承受之重”,這勢必會讓烏方后力不足。
最后,對于俄羅斯來說,死守赫爾松的確有一定風險。但是,放棄赫爾松對于俄軍的總體局面來說會有很大損失。一是對于扎波羅熱核電站和新卡霍夫卡水電站的安全保證,二是丟失剛剛宣布加入俄羅斯的赫爾松州首府,也不是俄方能接受的。
而客觀上看,俄羅斯軍力也確實有守住的能力。
赫爾松當局官員斯特列穆索夫近日表示,武裝力量擊退了烏軍企圖沖破防線的攻勢,導致烏軍出現大量人員傷亡和裝甲車損失并后撤至原先的交界線。
再結合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的一番說辭,赫爾松局勢一目了然,目前對烏克蘭來說的確是對基輔不利。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步入冬季,戰局或許會更加激烈。
俄媒登題為《俄軍為戰略防御作準備》的文章提到,“在陣地戰的背景下,莫斯科和基輔似乎在為曠日持久的冬季防御戰作準備。這將與以往的作戰行動不同。”
并且,文章還分析俄烏雙方都在為即將來臨的冬季戰役做準備,俄羅斯方面主要是積累進攻潛力、準備在自己領土建立戰略防線等。烏克蘭則更傾向于動員情況和美西方的態度。
如果美西方持續援烏,莫斯科的軍事優勢實際上將被拉平。
專家認為,“不管喜不喜歡,俄軍必須轉入對敵人的長期戰略防御。接下來怎樣——時間會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