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佬茄子
最近有個事兒動靜不小:一架烏克蘭蘇27被擊落后,一些人認為勝利屬于S300防空系統,但另一些人卻認為這是蘇57斬獲的首個戰果,并且還打破世界記錄、證明了該戰機的強大。
據美媒最新報道,日前,一架烏軍蘇27戰機在襲擊了俄別爾哥羅德地區后,在返程途中遭到不明來源的攻擊墜毀。這不是烏軍首次折損該型戰機,但關于“是誰擊落了這架戰機”,各方產生了不小的爭議。印度歐亞時報指出,這架蘇27很可能是被俄軍的蘇57戰機所擊落的,并且使用的還是最新型的R-37M超遠程空空導彈。如果消息屬實,那么這將成為蘇57首個“空戰戰果”,毫無疑問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之所以認為蘇57使用的是R-37M導彈,是因為這次的擊落距離達到了217公里,創下了人類空戰中最遠的戰機擊落記錄。而放眼整個俄羅斯空天軍,只有該型導彈具有如此強大的遠程打擊實力。此外,這也將使得蘇57成為所有五代戰機中,第一型在實戰中取得了擊殺記錄的戰機。
印媒還指出,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多個國家,其預警系統都沒有察覺到發射導彈的戰機,這意味著發射導彈的戰機具有隱身的能力。而此前俄軍已經將不少的R-37M導彈部署到了俄西部地區和白俄羅斯境內。在這種情況下,似乎也只有蘇-57能夠實現這一打擊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俄方并未承認此事,但在此事發生后,俄“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蘇羅維金公開表示,蘇-57確實已經在俄烏沖突中參戰,并且執行了對地和對空任務,并且“在兩種任務中都已取得戰果”。而這也被視為對“蘇-57擊落蘇-27”一事的默認。畢竟,在此之前,俄方只承認蘇57執行了對地打擊和壓制地面防空的任務,而并未提及蘇-57與烏軍戰機進行了交戰。
但也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此事并非蘇-57所為。有俄羅斯媒體指出,更有可能執行此類任務的是俄邊境上的S-300V4防空系統,而這種防空系統裝備的40N6和48N6DM等多種防空導彈都具備“超遠程擊落蘇27”的能力。此外,更加龐大的地面雷達也更有利于對蘇27進行長時間的空中追蹤。
當然,也有些“折中”的分析認為,俄軍使用的其實并不是蘇-57,而是由地面防空系統和蘇-35等戰機配合完成。他們認為,目前已經公開的、部署在邊境并裝備了R-37M導彈的戰機只有蘇-35和米格-31,俄羅斯不太可能會將數量有限的、能夠有效憑借隱身優勢壓制烏軍防空的蘇-57投入普通的攔截空戰中,一般的蘇-35已經足以完成此類任務。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都為俄制戰機帶來了一定的“宣傳成果”。據悉,近段時間以來,俄制戰機在國際市場上有所遇冷,多個項目最終花落中美等國。而“蘇-57擊落蘇-27”一事,顯然能夠為俄戰機帶來不小的“正面宣傳”效應。
但俄軍事學者博伊科·尼科洛夫表示,這看上去為莫斯科贏得了聲譽,但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蘇-57本身確實擁有出口型號,但其產能甚至無法滿足俄空軍的需求,更別說為外國生產,沒有哪個國家能接受每年半個中隊不到的交付速度。此外,疑似斬獲戰果的R-37M導彈則是徹頭徹尾的“非賣品”,俄軍至今都未曾承諾會出口該導彈。因此,即使這架蘇-27真是蘇57揍下來的,那些該買中國戰機的國家,還是會選擇繼續購買中國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