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導彈家底快打光?烏克蘭別高興太早,普京早有辦法

導讀文/肥佬茄子關于俄軍“缺乏彈藥”的言論近幾個月來幾乎沒斷過。日前,烏方再次指出,俄軍的彈藥嚴重不足,一部分型號甚至“幾乎見底”。然...

文/肥佬茄子

關于俄軍“缺乏彈藥”的言論近幾個月來幾乎沒斷過。日前,烏方再次指出,俄軍的彈藥嚴重不足,一部分型號甚至“幾乎見底”。然而,一些學者仍認為烏克蘭“別高興太早”,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嚴重,普京其實早就有了辦法。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10月27日報道,日前,烏情報負責人布達諾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就俄“武器短缺”一事發表看法。他指出,他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俄軍已經嚴重缺乏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其中“口徑”系列巡航導彈的庫存只有43%,而Kh101等更昂貴的空射巡航導彈則還剩下45%左右。最慘的是大名鼎鼎的“伊斯坎德爾”——也就是9K720戰術彈道導彈,其庫存僅剩下大約13%左右,完全處于“已經見底”的水平。

他并不是日前第一個發表類似言論的人,就在日前,英國情報官員弗萊明爵士在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發表講話時也公開指出,俄軍的彈藥“即將用完”,并表示俄羅斯短時間內不太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扭轉局勢,這使得俄烏沖突的結果會更難預測。

不過,俄方對此顯然十分不服。日前,梅德維杰夫在視察軍工企業時就明確指出,俄正在開足馬力生產武器裝備,生產速度正在以倍數增加,并不存在西方所謂的“武器短缺”的情況。

但有趣的是,當地時間周二,普京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新的委員會,而該委員會的存在意義就是促進俄軍武器和物資的生產和交付,并從中進行協調和解決問題。普京還表示,為了加快武器裝備的生產、滿足特別軍事行動的需求,各大企業和政府“不能躲在手續后面”,這被視為暗示各方“不惜一切代價解決供應問題”的信號。

目前,有消息顯示,俄軍坦克等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趨于穩定提升,但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則仍然無法快速提升產量。這并不令人意外,因為自2014年西方逐步限制、切斷對俄半導體出口后,自己沒有芯片量產能力的俄羅斯很難找到足夠的芯片去生產那些先進武器彈藥。據悉,有外國企業已經開始向俄提供一些廉價芯片,但對俄羅斯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不過,有學者指出,雖然俄羅斯缺乏導彈庫存可能是事實,但俄軍目前已經開始逐漸減少對這些精確武器的依賴。為什么呢?因為無人機正在俄烏沖突中大放異彩。自俄軍不久前“炮轟”基輔開始,俄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步減少了傳統巡航導彈等武器的使用,而“天竺葵-2”等自殺式無人機則取而代之,成了俄軍進行遠程打擊的重要手段。相比價格更昂貴的導彈,這些無人機的成本更加低廉、生產速度更快,并且威力、打擊精度一點也不差。因此,即使俄羅斯確實缺乏導彈,隨著越來越多無人機投入戰場,導彈緊缺對俄軍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小。

事實上,布達諾夫自己也承認,俄羅斯的無人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導彈,甚至更好。他表示,有時候,俄軍一次性就能收到300架無人機。而另一些報道則指出,俄羅斯還訂購了多達1700架無人機——放在過去,俄軍一年量產的先進導彈數量都沒有這么多。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俄烏沖突中,雙方的“無人機對決”和各種反無人機的手段將成為交鋒的重點。而這似乎也向我們透露了一個趨勢:也許無人機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