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俄烏軍事沖突中,俄軍現役的一些裝備并沒有展現出此前宣傳中的那般戰斗力,不過一些裝備的打擊效果還是看得見的,例如“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日前美國媒體《國家利益》雜志撰文稱,“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是北約最為忌憚的俄制裝備之一。文章指出,“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射程最大可達500公里,能夠打擊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等北約成員國。
另外相比其他俄制導彈,“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打擊精度非常高,其圓蓋誤差在2至5米。文章指出,作為俄軍最為信賴的打擊利器之一,“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被部署在了許多重要的區域,例如俄羅斯的“海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與芬蘭接壤的邊境地區。
對于北約的擔憂,烏克蘭軍方發文稱,不用過于擔心,雖然“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作戰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數量十分有限。報道稱,作為一種高精度打擊武器,“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造價比較高,根據相關機構的評估,每枚“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生產成本高達200萬美元,如此高昂的造價,讓國防經費捉襟見肘的俄軍根本承受不起,所以“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自列裝以來,生產數量十分有限。
而俄烏軍事沖突的爆發,又加速了包括“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在內的武器裝備的消耗。烏克蘭情報機構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經過八個月多月時間的消耗,俄軍目前剩余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只有原來庫存的13%。報告指出,隨著俄烏軍事沖突的持續,未來一段時間,“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庫存還將進一步下降。
盡管庫存已經告急,但是俄軍并沒有停止使用“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打擊烏軍軍事目標的行動。軍事專家表示,隨著烏軍防空力量的增強,一般的俄制導彈已經難以對烏軍軍事目標構成威脅,而“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憑借超高的打擊精度以及強大的突防能力,能夠對烏軍軍事目標形成足夠的殺傷,所以俄軍只能頂著庫存被“清零”的風險,硬著頭皮使用“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為了能夠滿足俄軍的需求,俄羅斯國防部已經敦促“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主承包商以及相關企業,克服供應鏈中存在的困難,提高“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