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之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嚴厲的制裁措施,目標是打擊俄羅斯經濟并限制俄羅斯獲得西方先進技術,尤其是半導體技術。
然而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西方打擊俄羅斯經濟的目標并未完全實現,俄羅斯聯邦政府的財政平衡直到6月底都是盈余。只是在國際油價下降后,從今年7月份開始,俄羅斯聯邦政府的財政平衡才出現了赤字。總體來說,只要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廣大非西方國家繼續采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的經濟雖然仍然可能面臨衰退,但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俄羅斯購買了大量伊朗制造的“沙希德-136”游蕩彈藥)
但是俄羅斯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軍事科技水平,確實因為以美國為首西方嚴格的半導體芯片禁運而受到影響。美國《第一防務》網站近日引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發表的報告,指出西方國家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實施的國際制裁和出口管制,阻礙了俄羅斯獲得研發先進武器所需的關鍵技術,這將導致俄羅斯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系,并更加重視自身的核能力。這份報告認為,俄羅斯到2030年之前發展和部署先進軍事系統的能力受到兩個關鍵因素的影響:第一、西方制裁對俄羅斯政府收入和獲取關鍵技術的能力的影響;第二、俄羅斯駐烏克蘭軍隊的退化程度。這兩個因素將決定俄羅斯選擇如何優先安排軍費支出。
(西方情報機構在俄羅斯武器中發現了大量西方制造的芯片)
報告稱,西方實施的出口管制意味著,只要涉及美國或其盟國提供的設備,俄羅斯就無法從第三方,包括中國大陸、印度、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獲得半導體芯片或者精密機床等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這些物資的缺乏意味著“俄羅斯很可能會經歷某種程度的'技術倒退',俄羅斯現有高科技產品的范圍和復雜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縮小。”
美國智庫判斷,由于西方國家持續的壓力,再加上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的裝備損失,俄羅斯“幾乎肯定會調整其獲得西方技術的方法,比如創建新的幌子公司、偽造最終用戶證書和轉運點”,以獲取制造新型武器所需的技術。據評估,因為烏克蘭戰爭加上美國和西方的制裁,俄羅斯國防工業將倒退“至少5年”。但美智庫也警告,“由于俄羅斯常規軍事能力的下降,莫斯科可能會加倍發展核力量,特別是戰術核武器。”
除了更加強調核武器對美國、北約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威懾作用之外,美國智庫還警告,俄羅斯可能會“增加對中國的依賴”,尤其是在“以前看不到的關鍵技術轉讓”方面。相關報告特別提醒美國和北約注意:“莫斯科可以選擇從中國得到一些關鍵部件,特別是隨著中國自身國防工業的成熟度不斷提高。”
(俄軍在烏克蘭損失的武器裝備成為西方國家軍事情報的很好來源)
最后,“新美國安全中心”建議美國國會“加大對收集中俄防務合作情報的重視”,并且建議美國及其北約盟國重新評估未來俄羅斯威脅的性質和程度,尤其是核威脅。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對目前俄羅斯處境的評估不算離譜。俄羅斯工業的一個巨大短板就是半導體供應鏈。而中國則是國際工廠,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電子消費品,因此中國本身就是半導體芯片的最大消費國,大部分西方國家都不可能完全切斷對中國的半導體芯片供應,也不可能完全切斷對中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供應。
更關鍵的是,對于美國和西方的類似制裁,也可能被用到自己身上,中國從上到下早有充分的準備,所以就算這一天真的來臨,中方也不會像現在的俄羅斯一樣被動。
美國研究機構早就注意到,雖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在最先進的制程工藝方面受到了限制,但是目前中國半導體企業已經掌握的技術,足夠滿足80%以上民用電子產品的需要,而且這個比例在軍用產品中只會更高。
反觀俄羅斯,民用消費電子工業規模很小,導致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沒有什么發展,長期依賴進口半導體芯片,軍用芯片也是如此。因此在西方加強了半導體技術禁運之后,俄羅斯現有武器的大規模生產,以及未來先進武器的研發工作,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在烏克蘭戰場上,俄軍甚至連最先進的電子戰設備都落入了西方手中)
但是西方國家一直在低估俄羅斯的經濟潛力,甚至是俄羅斯民族的韌性,而且是從二戰開始就一直如此。這種低估有可能會讓美國和西方判斷失誤。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以及俄羅斯政治和經濟形勢的未來走向,都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才能作出更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