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觀看了俄軍戰略威懾力量訓練,并聽取了國防部長紹伊古的匯報。在此消息發出后,有三大看點極為引人注意。
第一大看點:僅時隔半年,普京再來一次大動作
根據公開消息來看,上一次普京下令發射彈道導彈,進行戰略威懾力量演習的時間是在 2 月 19 日。眾所周知,在今年2月底時,普京下令俄軍展開對烏特殊軍事行動,在大戰開始前,普京進行核戰略演習其實更多的是對西方特別是對美國進行威懾。而威懾結果也很明顯,雖然美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一直不斷,但現役的,成編制的美軍始終沒有和俄軍進行正面對決。如今俄烏軍事沖突已經半年有余,普京再次進行核戰略演習不由得讓人展開聯想。
此次戰略威懾力量訓練,很有可能是俄軍下一步“大動作”的前戲
烏克蘭和俄羅斯在前期打得有來有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烏克蘭有美國以及歐洲作為支撐。西方對烏軍源源不斷的支持,再加上俄軍將領前期對戰場形勢有一定誤判,造成了俄軍并沒有像大部分網友想象的那樣,勢如破竹的拿下烏克蘭,反而自身因為后勤補給以及兵員短缺等現實問題被烏軍連連反擊得手。不過隨著戰爭的持續,俄軍及時換將并對戰法做出改變,俄羅斯近期再一次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此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就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中將宣布,俄軍已經擊退了烏克蘭軍隊對赫爾松州的所有攻擊。此外鳳凰衛視的戰地記者也在新聞中披露,近期烏軍傷亡慘重。
戰爭的形勢本就是此消彼長,雖然此前俄羅斯方面會對外公布擊退烏軍攻勢的消息,但此次俄軍的表態中,罕見提到了擊退烏軍所有攻勢。此言論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意味著烏軍已經無力再繼續對俄軍在赫爾松州的防線發起進攻了呢?畢竟目前戰場局勢對于烏克蘭十分不利,當地時間十月二十四日,基輔市征兵中心主任馬克西莫夫表示,由于目前的形勢,烏克蘭政府將展開新一輪大范圍動員,預計動員會持續到2023年。馬克西莫夫還表示,所有有服兵役義務的烏克蘭公民都將會成為動員對象,征兵令將隨時隨地下達。根據烏克蘭法律規定,所有十八至六十歲的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這也就意味著六十歲以下的所有成年男性都可能收到征兵傳票。
烏克蘭此次大規模征兵再一次反映出了烏軍在戰場上的窘境,畢竟征兵年齡上升到60歲,那就意味著烏克蘭政府幾乎放棄了經濟運行和國家存續,準備將所有的成年男性都送上戰場,此舉堪稱是孤注一擲。戰場上向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當烏軍沒有能力發動更大規模反擊之時,再加上冬季來臨烏軍補給受困,正好給了俄軍再次出擊的時機和機遇。航天君認為,普京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目前對于解決俄烏戰爭,攔在普京面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其實就是美西方的干涉。航天君此前發文曾談到過這個問題,“鷹醬”是想作俄烏大戰的導演,長時間的把戰爭延續下去。俄羅斯想要反客為主,那就必須拿出足夠的底氣和硬實力,讓“鷹醬”沒有膽量繼續插手。而在航天君看來,此次普京親臨現場觀看俄軍“核演習”,就是在自己接手劇本前,向“鷹醬”導演展現“硬實力”。
第二大看點:俄國防部長著重強調,此次演習是大規模反擊核打擊
大規模的反擊核打擊,而且是陸海空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紹伊古之所以著重強調,是想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器,那么一定是俄羅斯在經受了核打擊之后,才迫不得已進行反擊。而針對經受核打擊,航天君首先想到的就是近期愈演愈烈的“臟彈”問題。目前,針對“臟彈”問題,俄羅斯已經向多國做出了提醒。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包括英美法在內的多個國家,對于俄羅斯的關切,他們并不關切。歐美和北約反而認為,俄羅斯此舉是為了升級局勢在找借口。
此前的文章中,航天君曾強調俄羅斯很有可能已經掌握了,烏克蘭制作“臟彈”的證據。而且早前俄羅斯國防部就聲稱,其情報部門已經獲悉,烏克蘭政府正在命令基輔核研究所和位于第聶伯羅彼得洛夫斯克的采礦場加緊收集放射性物質以制造臟彈。并且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代表羅季翁·米羅什尼克也向媒體表示,“西方伙伴們”可能向烏克蘭運送或已經運送了低當量核武器。
我們假設烏克蘭當局真的有“臟彈”或者低當量核武器,他們會不會使用呢?航天君認為大概率是會的,畢竟目前大量新納粹主義分子、極端民族主義者在烏克蘭政府和軍隊活躍,他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多位烏克蘭高官都被記者拍到其辦公室懸掛納粹分子畫像或者納粹符號的照片。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警告并不像是空穴來風。那么試想一下,如果俄羅斯遭到了“核攻擊”,普京會做出何種反應呢?
更為重要的是,此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赫爾松州和扎波羅熱州進行了入俄公投,而如果烏克蘭要使用“臟彈”,那么使用的地點很有可能就是上述四地。一旦使用“臟彈”,那此舉必然已經是屬于使用核武器的范疇了。以俄羅斯人的做事風格來看,只要澤連斯基敢于這么做,那么必然會被視作俄羅斯本土受到了核攻擊,那么俄羅斯人展開核反擊也是“理所應當”。至于會反擊誰,航天君認為,烏克蘭絕不是唯一的目標,也絕不是最重要的那個目標。畢竟俄羅斯方面在新聞稿中強調了大規模核反擊,誰值得俄羅斯大規模核反擊,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第二、俄羅斯一旦決定進行核反擊,其手段多樣性,打擊的破壞性是西方難以接受的。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了核演習的相關視頻,在視頻中介紹參與演習的多支核力量,其中包括‘亞爾斯’機動地基導彈系統、北方艦隊的‘圖拉’號戰略導彈核潛艇、以及兩架圖-95MS遠程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訓練期間發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圖-95MS遠程戰略轟炸機、‘圖拉’號戰略導彈核潛艇、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這三款大國重器的大名相信軍迷們并不陌生,其中圖-95MS遠程戰略轟炸機、‘圖拉’號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是俄羅斯核武庫中的老兵,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則是目前是俄羅斯陸基核力量的中堅,該導彈最遠射程可達1.1萬公里,幾乎是做到了全球打擊全覆蓋。而除了人們熟知的高射程,大殺傷以外,該款導彈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無與倫比的突防能力。根據外媒報道,該型導彈采用的核彈頭已經使用了隱身技術,彈頭上加裝了防輻射以及電磁干擾防護罩,此外該款導彈還裝備有誘餌彈,使得攔截更為困難。再加上俄羅斯新型的末端機動變軌技術加持,使得該款導彈更難被攔截。
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其他兩個重器雖是老兵但既然俄羅斯能夠拿出來,自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但話說回來,一但俄羅斯真的走到了那一步,無論對手是哪個國家,都必然難以承受其后果。因此在很多問題上,歐洲美國俄羅斯,都要慎重考慮!
第三大看點:不要懷疑俄羅斯的實力,俄羅斯目前還留有余力
在此次俄羅斯方面對外的新聞稿中,有一句話十分重要:“俄軍所有導彈都擊中目標”。既然是大規模核反擊,其實在很多人看來,精準度已經不是很重要了,但那為什么俄羅斯方面在強調了核反擊的基礎上還要強調精準度呢?航天君認為大概率是想要表達兩層意思。
第一,俄羅斯威懾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歐洲群雄。歐洲不是鐵板一塊,在此次俄烏爭端之中,歐洲國家的態度并不統一。特別是冬季來臨,全球能源供應已經十分緊張,對于歐洲諸國而言,沒有必要和俄羅斯鬧成不死不休的局面,因此是否繼續對俄圍追堵截,歐洲內部已經產生了分歧。并且從地理位置上看,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國土面積并不大,因此如果俄羅斯真的遭受了某些國家授意的核打擊,那么當俄方反擊時,當戰火已經不局限于烏克蘭時,俄羅斯就必須要保證不能產生誤傷,此刻精準打擊就十分必要了。
第二,俄羅斯既有“大打出手”的能力,也有“精準打擊”的實力。目前俄烏戰場仍處于膠著狀態,但俄方在俄烏沖突爆發后仍可以組織多場大型軍事演習,普京的潛臺詞已經十分明確了,某些國家不要總想著“趁俄病,要俄命”,俄羅斯在生死存亡問題上是留有后手的。其實我們能夠看出,在一個多月前,俄羅斯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一度出現了墻倒眾人推的局面。如果俄羅斯再次面對不利局面,是否還會遭遇此前的尷尬。未雨綢繆之下,俄方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出現被圍攻的情況,那么俄羅斯精確制導武器也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罷,都不會再藏著掖著。此次演習,其實就是告訴包括亞太的日本以及蠢蠢欲動的波蘭還有其他宵小之輩,俄羅斯還留有余力,無論是精準打擊還是重磅打擊,俄羅斯都有存貨。
冬季已經來臨,俄羅斯的核演習在航天君看來更像是冬日進攻序曲開啟前的一個小花絮。在烏克蘭目前兵源不足,補給不足,裝備不足的情況下,俄羅斯似乎在醞釀著一場大行動,接下來俄烏戰局如何發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