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國高層人士認為:
中美之間的軍事沖突很有可能無法避免,因為在他們的眼里中美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如果出現了不可挽回的局面,我們被迫進行自衛還擊,哪里有可能打響第一槍。
一: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一直是亞洲的熱點地區,曾經被稱作“火藥桶”。中美之間的第一次交鋒就發生在這里,至今仍然是美軍的傷心地。
美國軍隊以強悍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空軍與陸軍的空地聯合作戰已經到了爐火垂青的地步。
而當時的解放軍在美國人的眼里簡直就是一支“叫花子”軍隊,沒有自己統一的軍裝,穿得“五花八門”,裝備簡直稱得上是“萬國武器展覽館”。
可就是這樣一支落后的軍隊將美國打得丟盔棄甲,幾乎所有的美軍參戰部隊都有被志愿軍重創的經歷。
拿美軍第二步兵師來說,在二次戰役中被志愿軍差點全部包了餃子,志愿軍的火力水平要是達到美軍的一半,美軍第二步兵師的番號將會永遠消失。
朝鮮半島以山地為主,不利于美國作戰,如果美國想要在朝鮮半島和解放軍發生沖突,最有利于解放軍發揮自己的優勢。
美國在韓國駐扎的不少的軍事力量,但是美國人絕對不愿意再打一場朝鮮戰爭,朝鮮半島不是美國的第一選擇。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軍事沖突,這里打響第一槍的概率最低。
二:會是臺海嗎?
一直以來,臺海地區是中美之間最有可能發生沖突的地方,美國一部分高層認為中國如果以武力手段收復臺灣,美國利用千載難逢的機會有可能打斷中國崛起的步伐。
在臺海發生軍事沖突最有利于發揮美軍的海空優勢,因此美國軍隊可能會主動攻擊解放軍登陸部隊。
美軍在太平洋部署了2個主力艦隊,空軍3個航空隊、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大量作戰部隊。拿駐日美軍來說,擁有1艘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戰斗艦艇20余艘,F-15和F-16戰斗機150多架。
完成國家統一是解放軍必須完成的任務,因此解放軍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登陸臺灣,而最大的變數來自于美國軍隊。
現在,解放軍的預設戰場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東部戰區海陸空火部隊的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更新。
東部戰區已經有能力封鎖臺島1000公里以內的海空域,雖然解放軍的常規軍力具備打擊3000公里的目標。
但是遠海控制能力已經大幅減弱,而美國人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因此,美軍重點發展超音速巡航導彈和隱身反艦導彈等手段以求突破解放軍的封鎖區。
解放軍在臺海地區已經占據了優勢,但還沒有確立絕對控制,因此中美圍繞臺海地區打響第一槍的概率最大。
三:南海概率大嗎?
雖然南海也是熱點地區,但是南海問題是中國和部分東盟國家的爭議問題,隨著南海“填島”已經基本完成,南海島礁讓中國在南沙群島有了立足之地,也就成為了南海周邊舉足輕重的重量級選手。
南海方向美軍的軍事力量處于絕對劣勢,美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和南海距離比較遠,已經沒有辦法控制南海周邊的主導權。
而解放軍對于南海的控制能力卻在一直上升,部分南海島礁上已經已經修建了機場和機庫設施。
解放軍南海艦隊航空兵部隊長期派遣殲11B戰斗機和殲轟7A戰斗轟炸機在島礁機場進行戰備訓練。
南海艦隊巡邏艦支隊的053H3和056型導彈護衛艦也在維護南海島礁和附近航道的安全。
雖然美國海軍經常派遣第7艦隊的導彈驅逐艦穿越臺海進入南海海區,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也經常在南海刷存在感。
但是這改變不了解放軍在南海的優勢地位。解放軍南海艦隊不僅擁有1艘航母,還擁有數量不少的攻擊型核潛艇。南海艦隊的導彈驅逐艦的數量也是解放軍三大艦隊中最多的,已經達到了18艘以上。
如果美國想在南海地區打響第一槍,將占不到任何便宜,因此美軍不會主動謀求在南海地區和我解放軍發生軍事沖突。
四:印度洋是我們的命脈
雖然東北亞地區、臺海和南海是中美角逐的重點區域,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關系中國人國運和命脈的大洋—印度洋。
印度洋不僅是中國的能源生命線,還是“一帶一路”規劃中海上新絲綢之路的戰略通道,關系到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印度洋和中國本土的距離已經超過了解放軍海空軍的作戰半徑,現在解放軍在印度洋的軍事力量非常薄弱。
海軍常年只有3艘水面艦艇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駐扎在吉布提保障基地的解放軍部隊規模也很小。
而美軍中央司令部下轄的第5艦隊擁有大量的水面戰斗艦艇,作為美國海軍主力艦隊之一,第5艦隊的實力毋庸置疑。
中美雙方在印度洋的實力差距非常大,中國只有依靠部署在西部方向的火箭軍常規導彈部隊才能縮小戰力差距。
如果美國一部分政客和軍隊將領認為和中國的軍事沖突已經無法避免,他們大概率會在印度洋有所動作,這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
五:結語
我們盡可能避免與美國的一切沖突與矛盾,但是在關乎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沒有退路可選,比如臺灣問題。
中美圍繞臺灣問題所進行的一切博弈都有可能給對方帶來錯誤的信號,但是我方站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的道義制高點上。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解放軍有能力保護國家和人民不再受外來欺侮,美國越挑釁,越說明我們做對了,時間在我們這邊,發展自己才能將沖突的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