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美國施壓,亞洲兩國同時求購俄石油,并希望俄方能夠提供優惠

導讀近日,巴基斯坦財政部長伊沙克·達爾向媒體表示,巴基斯坦也希望以與印度同樣標準的優惠價格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他表示,如果巴基斯坦從俄進...

近日,巴基斯坦財政部長伊沙克·達爾向媒體表示,巴基斯坦也希望以與印度同樣標準的優惠價格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他表示,如果巴基斯坦從俄進口石油,能獲得20%—30%的優惠,對目前因洪水泛濫而遭到重創的巴經濟恢復有巨大作用。

據了解,自西方宣布對俄能源出口實施制裁后,印度不斷擴大俄石油進口規模,以比全球基準報價低20%的價格大量購入俄石油,雙方交易份額超過了30萬桶/日。

巴基斯坦自6月份特大洪災爆發以來,已有上萬人傷亡,受災人口達3000萬,巴國內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因此,巴方從上個月以來就在尋求向俄羅斯采購低價石油以推動受災地區社會重建和經濟建設。

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印尼最近也對俄低價石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印尼駐俄大使何塞·塔瓦雷斯表示,當前的高油價迫使印尼政府不得不出臺補貼政策來繼續維持石油消費,如果俄羅斯可以提供價格更低更低、更實惠的石油,印尼將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能源價格瘋狂上漲,國際油價一度漲至122美元/桶。與此同時,俄出口石油受到限制越來越多,歐佩克+宣布減產,使得世界能源形勢比起夏季愈發緊張,能源危機導致的全球通脹形勢更是越來越嚴峻。

9月初,G7就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正式達成了協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G7國家已經決定從12月5日起正式對俄出口石油實行最高價格限制,具體限制措施從明年2月開始進行。

而G7財長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石油限價令在于禁止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在世界各地進行海上運輸

這基本就是在光明正大的用政治手段操控國際貿易了,從對俄禁油令到現在的限價令,這其實反應的正是G7在能源問題上掣肘俄羅斯的手段正在逐步走向失敗。

3月以來,美歐期望的是依托俄石油進口禁令,不斷帶動全球各國減少俄石油進口,從而大大打擊俄羅斯能源收入,最后全面壓縮俄羅斯石油貿易網絡。

坦白來講,俄羅斯能源產業確實受到了一定打擊,整個第二季度平均日產量下降近7萬桶,但美歐還沒來得及高興,俄石油產量就又迅速恢復至1100萬桶每天,雖不及戰事爆發前的1月產量,但已經超過了2021年平均水平,整體上俄石油產量減產不到20%,是完全低于市場預期的。

這是因為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均價從3月以來,就一直維持著比全球標準油價低20%的低價趨勢,最低時一度降至62美元/桶,這比大漲前的全球油價還要低,也就導致俄石油不僅沒有向西方預計的那樣大幅減產,反而吸引了不少國家購買俄石油。

據了解,戰事爆發到現在,印度、阿聯酋、阿曼、新加坡等國俄石油進口比例直線上升,比之前的進口量一度直線增長2—8倍。印度對俄羅斯的石油依賴從0.2%一度增長至10%,中國進口俄石油比重也上升17%。

目前,許多國際買家對俄石油的需求還在不斷上升,像巴基斯坦這樣的新客戶也在不斷增加,他們的加入最終可能將彌補俄羅斯在能源領域失去的市場。

哪里的市場呢?自然是歐盟,據了解,歐盟30%的石油都來自俄羅斯,而從美國推動俄能源禁令以來,俄對歐出口石油下降近35%,這對于很多對俄高度能源依賴的歐洲國家來講是致命打擊。

而且,反過來講,從數據上看,歐盟對俄石油的進口量只下降了35%,這距離歐盟號稱的“完全阻斷俄能源進口”的目標還差得遠呢。而連歐盟都貫徹不到位,美國居然還指望著亞洲國家一起來加入這個所謂的“石油限價令”一起限制俄能源出口,真可謂是癡人說夢。

而也正如佩斯科夫等俄高官所說的,G7的石油限價令除了威脅整個石油市場、讓歐美消費者繼續為能源掏空錢包之外,沒有任何有效作用。而俄方也明確指出,不會同支持限價令的國家進行石油合作,這么一來,G7的所謂石油限價令,也就是名存實亡了,到頭來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