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舉行峰會,德國改口稱不支持限價天然氣,三國則要求起訴普京

導讀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歐盟在一片緊張中召開了秋季能源峰會,就天然氣限價、俄烏沖突、對華政策三個議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在對所有進口...

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歐盟在一片緊張中召開了秋季能源峰會,就天然氣限價、俄烏沖突、對華政策三個議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在對所有進口的天然氣限價問題上,歐盟各國依然存在著極大的分歧,哪怕是經歷了11個小時的討論,目前也只有至少15個成員國明確表達了支持,而有四國卻對此表示堅決反對,15:4的結果充分說明,歐盟國家根本不能就限價問題達成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反對限價的四個國家分別是德國、法國、匈牙利和荷蘭,依據事實而言,匈牙利會反對限價不奇怪,畢竟一方面俄羅斯警告過,將不會向任何限制俄能源價格的國家出售能源,另一方面匈牙利一直都很務實,不愿意做出損害自身利益的事。

此前歐盟呼吁對俄羅斯石油進行制裁的時候,匈牙利就堅決對這一行為表示了拒絕,并獲得了制裁俄石油的豁免權,而匈牙利在此次力爭之下,同樣獲得了在天然氣限價與參加集體購氣的豁免權,可謂是“贏麻了”。

這是因為匈牙利作為一個極其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國家,獲得限價豁免權就不用被迫對俄氣進行限價,或是因為俄氣與歐盟產生分歧,而且匈牙利本身并不愿意參與這些行動,用其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數量少,價格高”,所以說獲得豁免權對匈牙利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利益。

其他同樣堅決反對的三國中,當屬德國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其此次反對天然氣限價的言論,與不久前堅決要對俄羅斯能源限價的強硬言論比起來,稱得上是大相徑庭了。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德國保持反對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已經逐漸認識到了美國利用歐洲的本質,正因如此,德國才會開始考慮如何能保證自身利益,而眼下不支持歐盟聯合采購天然氣限價,恰恰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后路。

因為盡管此前德國宣布已經完全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但很明顯這是不切實際的,要知道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高達60%,就算在俄烏沖突期間,德國政府在不斷的減少俄氣進口,要求德國民眾減少需求,并尋找其他供應商,這種依賴關系也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完全消失。

眼下德國的一片亂象就證明了,德總理朔爾茨說的“已完全擺脫依賴”,只不過是一種假象,實際上無數的德國人依舊要為此前制裁俄羅斯的行為付出代價。

而作為導致這一情況的罪魁禍首美國,雖然自身情況也不太樂觀,但其比歐洲國家要好得太多了,更不用說美國還趁著能源價格飆升,在歐洲大賺了一筆。

所以看清這一本質的德國才會選擇改口,留下后路為自己以后可能會再和俄羅斯達成能源合作做準備。

不過即便歐盟國家在天然氣限價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分歧,然而這并不代表著此次峰會是沒有任何成果的,峰會中27個成員國就三個目標達成了一致:降低能源價格、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以及繼續減少各國對能源的需求。

在俄烏沖突方面,剛剛全部將俄羅斯列為“恐怖主義政權”的波羅的海三國,呼吁歐盟建立一個“特別法庭”,用以起訴普京等在烏克蘭“犯下罪行”的俄羅斯高層,該提議得到了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大力支持,而其他國家則表示將會在這一問題上保持謹慎。

顯而易見,近段時間以來,普京的表現讓各歐洲國家感受到了什么叫“說到做到”,眼下烏沖突的局勢已經越來越緊張,即便這些歐洲國家承諾會繼續援助烏克蘭,但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戰火不會波及到自己的國家。

說到底,無論美國還是歐洲國家,其援助烏克蘭本質上是在和俄羅斯打“代理人戰爭”,就算是打輸了,由于戰火沒有燒到本土,也不會對其產生無法挽回的影響。

然而現在普京和俄羅斯的態度越來越強硬,手段也越來越堅決,這引起了不少歐洲國家的擔憂,畢竟俄方曾多次警告過,不要再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還稱美國和北約已經實質上的介入了俄烏沖突。

考慮到近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多地進行空襲的行動,俄方的警告現在在各歐洲國家眼中還是很有分量的,因此各國在設立“特別法庭”以訴訟普京等人這件事上還有所保留。

在對華政策這方面,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時隔一年之后,首次將這一議題提上峰會議程,其稱過去的歐洲國家太過自滿,現在應該明白在經濟領域,地緣政治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現在和中國保持合作關系是正常的。

很明顯,當下歐洲的經濟情況極為糟糕,而在此時未受到過多影響,并加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市場被德克羅寄予厚望,其試圖和中國繼續保持經濟來往,且不排除比利時會采取一定行動來加深與中國的關系。

除了比利時之外,朔爾茨也有訪華的計劃,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更是直言,不尋求與中國發生“系統性對抗”。

總而言之,歐盟這一次峰會內容,有利于用更好的方式解決歐洲的能源危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削弱了美國對歐盟的影響力,還為中歐加強合作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但最后如何還需要歐盟自己做出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