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架戰機、30艘艦艇集結亞太,美韓、美日將軍演,3國擬派兵助陣

導讀就在國際輿論聚焦于東歐之際,美國又企圖在亞太地區掀起新的風浪。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表示,日美兩國將于11月10日至19日舉行名為...

就在國際輿論聚焦于東歐之際,美國又企圖在亞太地區掀起新的風浪。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表示,日美兩國將于11月10日至19日舉行名為“利劍”的聯合軍演,演習內容為“離島”攻擊與防御,日美兩國將派出武裝人員3.6萬人,船只30艘,飛機370架參與演習活動。

此外,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3個西方國家也計劃派出軍艦與飛機,前來助陣。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為應對所謂“地區緊張局勢”,美韓兩國決定舉行自201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空演,韓國軍方透露,兩國出動包括F35在內的各類軍機240架,演習時間為10月31日至11月4日,而澳大利亞空軍也將參與此次演習活動。

不難看出,在美韓還未唱罷美日又登場軍演的形勢之下,一場巨浪正在醞釀之中。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亞太局勢將難以平靜,尤其是近兩年來,美國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本地區搞各種演習活動,但此次情況有所不同,一是演習規模空前龐大,二是美國與日韓兩國的聯合演習協調程度提高了,三是美國將域外盟友逐步引入到了本地區。

所以絕對不能低估美國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所做的努力以及愿意付出的代價,任何掉以輕心的行為,都將導致嚴重的后果。

不過也必須指出的是,盡管美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是其并沒有改變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窘境,甚至可以說,美國在本地區的軍事力量變得更強了,但戰略困境也加深了。

首先,美國再怎么加強軍事能力,也無濟于事,道理很簡單,美國本來就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軍事能力,其軍事開支長期占全球40%以上,既然已經遙遙領先于所有國家,那再持續加強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更何況早在70年前,美軍就在亞太地區為自己安排好了完美的布局,美軍在琉球群島設置了龐大的前沿基地群,日韓兩個盟友拱衛左右,三重島鏈在后方層層拉開。

可以說,這樣的軍事布防已經做到了極致,如果說美軍還缺點什么,那缺的肯定不在軍事方面,美軍敗走阿富汗就證明了一個事實,空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并不能保證最終的勝利。

其次,美軍無法得到亞洲國家的普遍支持,也無法整合日韓兩個盟友。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美國一直試圖拉攏更多的亞洲國家加入自己的包圍圈,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是美國拉攏的主要對象。

但哪怕美國一再示好,印度也與美國維持著若即若離的狀態,不肯采取美國最想看到的軍事行動,甚至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經濟框架”,印度也不看好,前不久印度退出了該框架最關鍵的貿易支柱部分,這讓美國大失所望。

同樣哪怕今年美國高官接連出訪東南亞,也沒能說服該東南區各國倒向美國。

百般無奈之下,美國只能再回頭加強與日韓兩個盟友的軍事合作,但這兩個盟友表現得不情不愿,特別是日韓兩國之間也存在著難以化解的歷史和現實恩怨。

這就導致美國將美日韓三國力量整合起來的想法始終未能實現,這一次即使三方共計將610架戰機、30余艘艦艇集結到亞太,美國能做的也只是讓美日、美韓的聯合軍演,盡量放在一個比較接近的時間段進行而已。

最后,美國企圖將西方力量引入亞太的想法,越來越難以實現了。在2021年以前,美國以為僅憑自己的實力,已足以掃平一切困難,但在2021年,美國突然感覺局面難以掌控,開始極為重視盟友的力量。

2021年美國主導了一場空前的“自由航行”活動,眾多西方國家的軍艦應美國的召喚而來,但這場活動最終失敗了。

2022年,美國又另辟奇想,企圖將北約的力量引入亞太,以幫助美國實現戰略構想。

在美國的努力下,2022年6月底,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個亞太國家首次出席了北約峰會,而北約也發表了“東望印太”的戰略調整,此后,北約成員國法國、德國等派出軍機參與了在亞太地區的一些軍事活動。

但現在看起來,北約是指望不上了,對北約來說,亞太地區實在太遙遠了,一時之間沒有足夠的遠程投放能力來實現自己的夸下的海口。

真正能遠道而來,為美國搖旗吶喊的,也就只有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三個國家了。

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到底有什么想法,所有國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正因為如此,盡管美國說盡了花言巧言,各國都不肯參與其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活動,只有日韓兩國迫于無奈,不得不追隨美國。

從這個角度講,哪怕美軍組織的演習活動再盛大,其氣勢上也已輸了三分。

可以說,如今的國際和地區局勢都已改變,美國若能順應大勢,那還能造福所有人,若出于一己私利,非要逆歷史潮流而動,那無疑將損害包圍美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最終被國際社會所拋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