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靜寧:山地蘋果讓富民產業與生態建設“雙贏”

導讀 央廣網蘭州11月8日消息(見習記者李紅軍 通訊員李芳艷 王冬冬)初冬,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的蘋果采摘接近尾聲,喧囂的果園也逐漸恢復了寧...

央廣網蘭州11月8日消息(見習記者李紅軍 通訊員李芳艷 王冬冬)初冬,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的蘋果采摘接近尾聲,喧囂的果園也逐漸恢復了寧靜,果農們忙著準備清園,與又一個豐收季告別,大家的臉上依然難掩豐收的喜悅。

“全村大部分蘋果都賣完了,只剩個別種植面積多的農戶,還在果園里繼續采摘、售賣。”靜寧縣李店鎮常坪村黨支部書記常調相說。

靜寧蘋果(央廣網發 李芳艷 攝)

常坪村所在的常坪塬,是李店河流域10萬畝蘋果出口創匯基地,塬上種植的山地蘋果個大、色艷、病蟲害少、口感醇香,品質獨占鰲頭,價格一度是靜寧蘋果的“風向標”。常坪塬先后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良好農業規范(GAP)基地認證,2013年常坪村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為了進一步提升常坪塬區域蘋果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李店鎮按照“老舊園抓改造、豐產園抓提升、幼果園抓管理”的總體思路,采取重茬園改造、標準園建設、品質提升、品牌營銷、典型示范引領等有力舉措,因地制宜選擇本土“成紀1號”優良品種,全面推行“一園一方案,一樹一措施”工作法,實現了產量效益最大化。

果農采收蘋果(央廣網發 李芳艷 攝)

“我們常坪村依靠蘋果產業,村容村貌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目前有8戶蓋了二層樓,有20戶在縣城買了房,超過60戶村民家里購買了小轎車。今年全村蘋果產量預計達4000噸,產值預計達3200萬元。”常調相說。

在常坪塬上,與常坪村一梁之隔的細灣村,蘋果產業也是該村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林果業的發展,細灣村的林草植被面積也在不斷增加,林木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2020年,細灣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形成了富民產業與生態建設融合互促的良好態勢。

一塬兩村,先后被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為國家級示范鄉村,這是對常坪、細灣兩村在發展過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認可,也是李店鎮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取得成就的展示。

李店河流域蘋果出口基地(央廣網發 王冬冬 攝)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靜寧縣堅持把發展蘋果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有力舉措,而李店鎮是靜寧蘋果產業發展最早、果品質量最好、果農收入最高的鄉鎮之一,該鎮先后建成現代蘋果標準化示范園31處,扶持10畝以上種植大戶2200多戶,組建蘋果專業合作社42個,建成氣調貯藏保鮮庫27個。

“目前,全鎮蘋果栽植面積4.8萬畝,今年蘋果總產量預計達4.5萬噸、產值預計達3.6億元。”李店鎮黨委書記張嚴冰表示,李店鎮將用好“國字號”招牌,持續做好富民產業和生態建設兩篇文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