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今日, “在上海,為全球”IP SHANGHAI全球傳播企業案例最佳實踐榜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中國首個以城市IP為主題、以企業發展為案例的大型全球傳播案例征集活動。活動由上海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臺(IP SHANGHAI)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傳播案例管理平臺共同發起、上海日報跨國企業俱樂部支持。與此同時,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聞中心還舉辦了“在上海,為全球”最佳實踐主題展,通過案例展示上海過去非凡十年里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美好未來。
首批入選榜單的50個跨國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優秀實踐案例,充分展示了企業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見證者、共創者和共享者,在重大發展議題上不斷推動本地實踐,在國內和全球舞臺上打響上海城市IP,使中國經驗更好地融入全球體系,讓“在上海,為全球”成為這座城市的閃亮名片。
此次入選IP SHANGHAI全球傳播企業案例最佳實踐榜的包括扎根上海、長期發展的3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如強生、歐萊雅、聯合利華、華為等。此外,榜單上有27家進博會參展企業,以及包括普華永道、羅氏制藥在內的7家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成員企業。
這些各具代表性的企業案例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人民城市”建設的五大主題——“創新、生態、文化、幸福、開放”,通過企業的視角和維度,生動展現上海過去10年在經濟實力、文化建設和百姓生活等各方面的發展成就,展示這座城市在生態、綠色和環保領域的切實成果,體現這座城市的溫情、溫馨和溫度。
具體包括:
——在創新方面,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強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滬加大創新投入,建立研發總部和創新加速器,充分利用上海聚合創新資源的有利條件,讓更多的“上海創造”能夠“走向全球”。比如,全球最大家族制藥企業、德國公司勃林格殷格翰成為上海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共建伙伴,充分發揮世界領先的生物制藥合同開發與生產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賦能本地創新藥物走向全球。
——在生態方面,從循環利用等可持續發展項目、到先進低碳環保材料的研發、再到零碳工廠改造,企業正在推動生態產業鏈的拓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為城市的生態建設添磚加瓦。比如,全球領先的高科技聚合物材料供應商、德國企業科思創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落戶上海,成為上海化工園區內首家“國家級綠色工廠”,積極助力下游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并在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中拔得頭籌。
——在文化方面,企業不斷將中華文化介紹給全球受眾、將全球元素融入本地文化地標項目的設計,把中國年輕力量的設計理念融入國際品牌的全球創新中,形成越來越多跨領域、跨國界的文化項目。比如,上海民企網絡科技公司米哈游將帶有東方文化背景的游戲產品制作成15種語言版本,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地區同步發行,進而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全球,并融入國外受眾的日常生活和娛樂。
——在幸福方面,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類公益合作項目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宜居宜業作出貢獻。通過更深入地融入基層社區,企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市民生活的公益活動,滿足人們對美好品質生活的需求。比如,照明行業龍頭荷蘭企業昕諾飛在上海啟動歡迎“光”臨項目,在“城市·居民·燈光”的大背景下,以地標建筑為載體展示如何通過點亮城市商業,提升城市發展可持續性和宜居性。
——在開放方面,受益于更加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完善的法制環境、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加寬松的人才發展環境,各類企業紛紛以更高的熱情融入這股開放浪潮,進一步兌現“在上海、為全球”的承諾,成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上汽集團作為中國汽車龍頭企業,建成集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車等為一體的全球汽車產業鏈,在海外擁有硅谷、倫敦、特拉維夫3大研發創新中心,倫敦、慕尼黑、東京3大設計中心,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生產基地及KD工廠,100余個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和1800多個營銷服務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