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爆發騷亂,果然是美國在背后支持,英媒拿出鐵證

導讀據觀察者網報道,歐洲多國因各環保組織的出格做法發生小規模騷亂,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名畫《蒙娜麗莎》遭蛋糕涂抹、在英國,“停止開采石油...

據觀察者網報道,歐洲多國因各環保組織的出格做法發生小規模騷亂,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名畫《蒙娜麗莎》遭蛋糕涂抹、在英國,“停止開采石油”組織向名畫《向日葵》上潑灑番茄罐頭湯、在德國,名畫《干草堆》遭潑土豆泥,由于有玻璃罩保護,相關名畫并未遭受到不可逆的破壞,但有關事件依然足夠沖擊公眾底線。

歐洲深陷能源困局的背景下,各環保組織在此時向英法德政府以激進方式施壓,要求其停止通過開采傳統能源方式緩解能源危機,這些激進事件集中爆發背后的時機,顯得頗耐人尋味。

英媒罕見將幕后黑手指向了美國,有英國議員稱,外國資金躲在幕后,通過向環保激進人士提供資助達成自身的骯臟目的。英國每日電訊報調查指出,制造英德兩國名畫被潑事件的激進環保組織其背后金主為美“氣候應急資金”,該基金的發起人為美石油大亨蓋蒂家族成員,并受到美國各領域富豪向其中注資,“氣候應急資金”發言人承認其資助了相關激進環保組織進行人員招募、培訓等活動,并稱他們“勇敢而高效”,該組織執行董事稱,“將會有更多的抗議活動上演”。

對于處于能源寒冬、生活成本大幅上漲、工業大量外流的歐洲各國來說,相關激進環保組織的做法可謂雪上加霜。

美石油巨頭出資資助培養歐洲激進環保組織以各類吸引眼球方式阻止歐洲主要國家應對能源危機,這是相關激進事件背后的實質內容,歐洲當下的能源危機由兩方面因素引發,一方面是歐洲自身出于私利目的以環保之名打壓各發展中國家發展,歐洲先發國家不在實質的環境保護上做出實際動作,而追隨美國將環保武器化,作為打壓后發國家工業的口實,這其中“瑞典少女”現象是西方將環保武器化的“登峰造極”,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德法在內的歐洲各國迎來反噬,“環保少女”被歐洲輿論大幅雪藏,而歐洲各國本土的環保組織也難免在“停留于語言的環保主義”和“現實的能源危機”面前迎來錯亂,大幅增加了德法英等國應對能源危機的難度。另一方面,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在有意放大歐洲能源危機,其采取的做法包括且不限于:

不斷以各類見得光見不得光手段激化俄烏沖突、強壓歐洲各國繼續制裁俄羅斯尋求繼續翦除俄歐所剩不多的能源聯系、以壟斷者身份堅持以4倍高價對歐出售天然氣、美政府高層出面加劇渲染核危機,美國正在歐洲的恐慌中進行一場大肆收割的“盛宴”。

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產業升級需要時間,是一項系統工程,需隨工業升級進程同步推進,這時如過早過急在能源上做文章,必然阻斷工業升級進程,導致淘汰化石能源事業遭受創傷、現有工業體系無法維系,相關激進環保組織是美石油利益復合體打壓歐洲能源自主的又一張輿論牌。事實上在如何推動環保生態治理上中國早已做出表率,不論是大規模防護林工程還是新能源產業升級,中國在環境治理上以行動做出了實績,環保事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長期工程,而停留于語言的環保,既刺向他國也終將反噬自身。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