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美國煽動俄烏沖突,一方面是想削弱俄羅斯,一方面是讓歐洲抱緊自己大腿,從而強化自己的地位,進而對付中國。于是美國嘴上說不會參與戰爭,但手上誠實地一波一波的武器往烏克蘭送,還鼓動歐洲同步支援,但凡對烏援助“遲緩”,美國還會不滿。
被迫卷入戰爭的歐洲國家遭遇了反噬。
英國
約翰遜下臺,英國新首相特拉斯也是烏克蘭的活躍支持者,甚至冷靜非人地表示可以按下核按鈕威懾俄羅斯。
但由于能源緊缺和通脹,特拉斯試圖推出“迷你預算”的減稅措施挽回經濟局面,雖是棄車保帥、推財政大臣頂鍋,依然落下個反對黨及保守黨內“盡快辭職”的呼吁,特拉斯不得不低頭道歉。
現在的英國,更多人選擇夜晚在家不出門,自帶午餐上班,放棄購買新衣和休閑吃喝,以確保能夠負擔不斷上漲的能源賬單;期待稅收改制的商界人士則對特拉斯180度大轉彎取消減稅計劃頗有怨言;把問題甩鍋給財政大臣,自稱內閣毫不知情,缺乏執政魅力和權威,新財長上任還批評她草率激進……
一系列問題特拉斯都無法妥善處理,英國國內要求首相辭職的呼聲愈演愈烈,上任才一個多月,特拉斯焦頭爛額,這是要成英國“最短命”首相?
德國
特拉斯焦頭爛額,朔爾茨如何不暗暗叫苦,原本作為“北溪2號”最直接的受益者,哪想到自斷命脈,不得不尋求價格高昂、供應不足的替代品。在之前德國民眾還游行要求開啟北溪管道,結果兩條管道發生爆炸,讓德國退無可退。原本作為歐洲強國,對通貨膨脹的忍耐力較其他國家更強一些,但現在也有些撐不住了。
示威者喊出口號:德國政府有錢去打仗,卻沒錢養活德國民眾。對于德國政府跟風美國制裁的行為,示威者們呼吁“停止讓美國政府來領導德國”。
朔爾茨為此宣布了2000億歐元天然氣價格補貼計劃,高出來的費用由德國政府買單。但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德國今明兩年將承擔這些上千億歐元的補貼。原本以為跟隨美國擺脫了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現在卻陷入了對美國的能源依賴;原本聽從親美派的慫恿疏遠了對華關系,現在卻發現絕對不能與中國脫鉤。
朔爾茨開始了彌補挽回:準備訪華談合作,主張歐盟加強自主權,包括軍事獨立。
法國
德國出現的游行抗議也發生在法國,巴黎數以萬計民眾游行抗議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法國的通貨膨脹不如德國嚴峻,但石油工人全國大罷工致使煉油產量暴跌,全國大多數加油站無油可加,核電站工人也隨后加入,罷工沖擊使得商品運輸成本暴漲、全社會物價飛漲惡性循環。
馬克龍遭遇了特拉斯式辭職呼吁,難兄難弟朔爾茨自然也沒逃掉民眾抨擊。
烏克蘭
眼看曾經的歐洲三駕馬車無一例外陷入困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宣布,將于12月初出版一本“戰時演講集”——他挑出了連線多地進行的演講中的16篇。澤連斯基發布聲明表示,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烏克蘭人:我們的愿望、我們的原則和我們的價值觀”。
澤連斯基在戰時出書,多少有點不管支持還是質疑來者不拒,爭議越多,書賣得越火,名利雙收不說,讓美國也不敢輕易將他推出去頂鍋。(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