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又要亂了!法德同時爆發大規模示威,民眾把矛頭直接對準美國

導讀如果說誰是俄烏沖突中除烏克蘭外最大的輸家的話,那么顯然是非歐盟莫屬了。為了制裁俄羅斯,多個歐洲國家停止購買物美價廉的俄羅斯能源,轉...

如果說誰是俄烏沖突中除烏克蘭外最大的輸家的話,那么顯然是非歐盟莫屬了。為了制裁俄羅斯,多個歐洲國家停止購買物美價廉的俄羅斯能源,轉而去尋求價格高昂、供應不足的替代品,這就給歐洲經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九月,斯洛伐克等國的民眾已經發起大規模抗議,要求政府撤銷對俄羅斯的制裁,緩解惡性通貨膨脹。而彼時的德國、法國因為經濟實力更加雄厚,民眾生活水平更高,對通貨膨脹的忍耐力也更強一些,所以德、法兩國雖然也出現了一些示威活動,但是規模相對有限。不過隨著沖突的持續和冬天的來臨,即使是德國和法國似乎也無法繼續強撐下去了,十月中旬以來,兩國接連爆發了大型抗議活動。

德國爆發抗議已經不止一次,圖為九月份德國首都柏林也出現抗議活動,民眾要求政府解除對俄制裁,改善民生。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當地時間十月十五日,無數示威者聚集在德國重要城市萊比錫,抗議德國政府在俄烏沖突中的行為。示威者們在社交媒體上喊出口號:德國政府有錢去打仗,卻沒錢養活德國民眾。在抗議現場,示威者打出寫著“屋內寒冷、肚子空空”、“德國政府想要戰爭,你呢?”等內容的橫幅。還有示威者在面對媒體時公開聲稱,現在的德國政府毫不考慮德國人民的福祉,反而一味地追隨美國。德國人民必須要站出來,“停止讓美國政府來領導德國”。截至撰稿時,抗議活動仍在進行之中。

抗議人員表示:物價上漲讓人們變得貧窮,能源價格上漲了很多倍。我們要求政府改變政策,真正改善民生。

與德國的抗議活動相比,法國的示威游行就更為“火爆”了。自十月十六日來,數萬名示威者齊聚巴黎街頭,抗議目前高企的通貨膨脹,甚至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也參加了示威活動。在抗議過程中,個別示威者對沿路店鋪進行打砸,還燒毀了多輛汽車。而法國政府則動用防暴警察和國家憲兵對抗議活動展開鎮壓,軍警們使用辣椒水、催淚彈驅散示威人群,并用警棍毆打沒來得及逃跑的示威者。根據現場視頻顯示,軍警和示威者暴發了肢體沖突,不過由于抗議活動仍在進行,這場抗議造成的財產損失、人員受傷等數據還沒有進一步報道。

此前法國民眾就發起街頭抗議要求“退出北約”

德國和法國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完全在意料之中,俄烏沖突對兩國的經濟造成的打擊是十分難以承受的。十月十二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數據,九月份通脹率高達百分之十,創下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值。就在物價一路飛漲的同時,德國經濟卻開始萎縮,德國經濟部長預測,2023年德國GDP將下降百分之零點四。相較于德國,法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并不十分嚴峻,該國九月通脹率為百分之五點六。可是法國現在卻面臨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石油工人大罷工。由于俄烏沖突,全球能源價格暴漲,法國能源巨頭掙得盆滿缽滿,但是基層工人的待遇卻沒有提升。因此自九月以來,法國石油工人就展開了全國大罷工,這致使法國煉油產量減少百分之六十,全國大多數加油站無油可加。

從目前來看,俄烏局勢可能再度升級。

石油工人大面積罷工給法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不少加油站的油價上漲到了兩歐元一升的夸張水平,而油價上漲導致商品運輸成本暴漲,進而導致全社會物價飛漲。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由于石油工人大罷工,法國十月通脹率可能會飆升。而法國左翼政黨“不屈法國”的領導人讓·梅朗雄也積極參與到罷工運動中去,要求法國政府為石油工人提高待遇。不過法國政府似乎并不打算聽從工人們的意見,當地時間十月十七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宣布,政府不能接受工人們的條件,將考慮使用強制手段恢復煉油廠的運行。而讓·梅郎雄也不甘示弱,號召法國煉油工人和其他運輸行業工人在十八號舉行大罷工,目前這一號召已經得到了廣泛響應。

法國煉油工人罷工持續 多座核電站工人加入罷工

總而言之,雖然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相對雄厚,但是在對俄羅斯進行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制裁足足八個月后,顯然也是無法繼續承受了。不過這輪抗議游行會讓德國、法國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嗎?恐怕是很難的。如今歐洲各國政壇早已被美國滲透得千瘡百孔,反俄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九月,斯洛伐克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可是該國政府卻稱示威者是被俄羅斯政府收買的間諜。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也曾揚言,無論選民的態度如何,德國政府都會堅決支持烏克蘭。雖然法國政府相對理性,但是恐怕也很難在這種政治氛圍下獨善其身。造成這種荒唐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歐盟的政治不夠獨立。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