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正在逐漸展現優勢!烏軍士兵抵達前線,不到24小時就被俘虜

導讀俄烏沖突至今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天了,相較于俄軍,烏軍的武器裝備質量和數量都存在差距,之所以能夠支撐到今天,甚至還可以在局部地區發動反...

俄烏沖突至今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天了,相較于俄軍,烏軍的武器裝備質量和數量都存在差距,之所以能夠支撐到今天,甚至還可以在局部地區發動反擊,靠的就是兩大優勢。第一大優勢是美國和北約強大的情報支持,第二大優勢就是數倍于俄軍的兵力優勢。沖突爆發之初,烏克蘭政府就禁止男性公民離境。迄今為止,烏軍已經展開了數次總動員,烏克蘭國防部長甚至曾揚言要動員上百萬人。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來,烏軍的動員能力似乎已經見底,軍隊士氣也在逐漸走向瓦解和崩潰。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基輔杰斯尼揚斯基區遭到打擊后發生大火。

當地時間十月十七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了多名被俘虜的烏軍士兵。一位名叫伊萬·里希利斯基的戰俘說,自己隨部隊于凌晨三點進入前線,下午三點俄軍就發動了進攻。他所在的動員兵部隊迅速潰散,士兵們“無處可逃,別無選擇,只能向俄軍投降”。里希利斯基表示,自己沒有經過任何有效訓練便被派往前線,唯一經過的訓練只是“在畫了多邊形的場地上奔跑”。另一名已經四十七歲的烏軍動員兵尼古拉·迪琴科說,自己的部隊剛被派往前線,就遭到了俄軍猛烈的炮火打擊,隨后俄軍裝甲部隊在徐進彈幕的掩護下發起沖鋒。烏軍動員兵只能龜縮在戰壕之下,甚至沒人嘗試反擊。炮擊結束后不久,動員兵們就聽到戰壕上方有聲音傳來——“投降吧,這樣你們就可以活下去了。”迪琴科表示,從自己被送上前線到被俄軍俘虜,只用了不到半天時間。

烏克蘭戰俘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介紹稱,他們被俘期間受到優侍,伙食不比在家差,而不是像烏軍指揮部所說最好不要被俘虜。

長期以來,烏克蘭政府一直宣傳俄軍會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克扣飲食、毆打等方式虐待俘虜,但是一位名叫尼古拉·什韋茨的戰俘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記者表示,自己今年已經四十歲了,目前已經被俘四天。在被俘初期俄軍將他的雙手捆住,但是食品和飲用水供應充足,也可以在俄軍士兵的監管之下解手。被送往后方的戰俘營后,什韋茨的處境進一步改善,不但不用被捆綁,還有新鮮的蔬菜和肉類供應。什韋茨表示,雖然烏軍指揮官一直告訴他,一旦投降就會遭到俄軍虐待,但事實是俄軍會優待戰俘。“戰俘營里的伙食不比家里的差”。什韋茨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記者。

俄羅斯媒體報道,一群烏克蘭人被動員起來參加戰斗,卻在抵達前線12小時后被俘虜。

為何烏軍動員兵會如此不堪一擊、出現大面積剛上戰場就投降的現象呢?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經過幾個月的消耗之后,烏軍的兵力優勢已經難以維持,不得不將大量未經過系統訓練的動員兵拉上前線。一位被俘的烏軍動員兵尼古拉·施維克表示,他從被強征入伍到被送上前線,只間隔了十天。這十天里他只隨部隊去了三到四次靶場,練習了簡單的步槍射擊,就被匆匆派上前線。在現代戰爭中,士兵的素質所發揮的作用愈發重要,這種經過極為潦草的訓練的士兵幾乎不可能掌握操作重武器的能力,也不可能在戰場上發揮積極作用。這一點想必烏克蘭政府也是清楚的,可為何烏軍高層還是要將這些未經充分訓練的士兵派上前線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前線烏軍的損失過大。

自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始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西方不僅對莫斯科實施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制裁,而且還向基輔提供軍事和技術援助。

早在今年五月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攻防戰中,烏軍中參加過2014年以來的軍事沖突的老兵就已經所剩無幾了,一位烏克蘭海軍陸戰隊連長就曾表示,原本他的士兵都是有實戰經驗的老兵,但是在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的攻防戰中,該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兵都戰死或傷殘了。此后,數萬名由北約訓練的烏軍士兵緊急回國作戰,這些士兵的素質雖然可能不及那些經歷了八年實戰的精銳部隊,但也接受了基本的訓練,有一定的操作重武器、執行復雜戰術任務的能力。在這些士兵的帶領下,烏軍才能在九月初發動大型反攻,奪回了哈爾科夫的大片領土。

烏克蘭下一步面臨的情況可能更加嚴峻,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羅斯部隊一天在頓涅茨克、赫爾松州、哈爾科夫州和尼古拉耶夫州摧毀烏克蘭6個彈藥庫。

然而正如軍事專家所預測的那樣,烏軍在離開堅固的城防工事和掩體之后,完全暴露在了俄羅斯空天軍和炮兵的火力之下。雖然烏軍的反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在俄軍穩住陣腳之后便再也沒能進一步突破俄軍防線,反而付出了巨大傷亡。俄羅斯國防部就曾對外公布,在戰斗最激烈時俄軍一晝夜就擊斃至少一千兩百名烏軍士兵。這就使得接受北約訓練的烏克蘭士兵也快速消耗殆盡,最終讓烏軍把那些沒有完成訓練的動員兵派往前線。就在烏軍兵源即將枯竭之際,俄軍的動員工作卻即將完成。也許未來幾周內,俄軍會再次發動強大的攻勢,徹底決定戰局的走向。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