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再次拉響防空警報,基輔市長維塔利·克里琴科證實,基輔市中心發生了數起爆炸事件。
據悉,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關鍵能源和軍事基礎設施發動大規模襲擊的一周之后,又開展了新一輪的無人機襲擊。
在此事件后,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表示十分憤怒,并公開指責伊朗為俄方提供無人機,呼吁對伊朗實施制裁。
克里琴科發布的無人機殘骸的照片,上有“герань-2”字樣
美國方面也和烏克蘭的口風保持一致,并對伊朗發出了制裁威脅。歐盟方面則表示將調查尋找伊朗參與俄烏沖突的“具體證據”。
盡管烏克蘭軍方和美國情報部門都一口咬定,俄軍在烏克蘭使用的就是伊朗制造的無人機,但伊朗方面則一直否認。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多次強調,“沒有也不會”提供任何用于俄烏沖突的武器。
總之,各方各執一詞,令人意外的是,爭執之際,以色列卻突然冒了出來。
近日,以色列僑民事務部長納赫曼·沙伊在推特上寫道,伊朗向俄羅斯運送彈道導彈促使以色列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毫無疑問,以色列在這場血腥沖突中應該站在哪里”,沙伊寫道。“烏克蘭接受(以色列)軍事援助的時候到了,也像接受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提供的那樣。”
而提出這樣觀點的背景是,美國官員在近日透露,俄羅斯和伊朗已經達成新的武器協議,伊朗方面將向俄羅斯提供“佐勒菲卡爾”和“法塔赫-110”彈道導彈,目前首批導彈正準備運送。
伊朗“法塔赫-110”彈道導彈
實際上,以色列由于蘇聯猶太移民的原因,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系都十分緊密。
此前,以色列對俄烏沖突也一直保持冷靜觀望的態度。
在沖突前期,以色列就與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國一同積極參與俄烏調解進程。作為美國盟友,以色列也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制裁俄羅斯,也沒有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就連澤連斯基也吐槽過以色列,稱對以色列未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武器而感到震驚。
當然,反觀這份聲明,也僅僅代表沙伊的個人態度,并不是以色列政府官方的態度。也有專家解讀,不排除是以色列官方有這個打算,所以暫且讓人故意放出消息。
實際上,在這個時間點蹚渾水,似乎并不像以色列的風格,即便真心想要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現在也并非最佳時機。
梅德韋杰夫 圖源:塔斯社
不管以色列方面是真心想蹚渾水,還是只是放出“煙霧彈”,俄方都會強硬表態。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警告以色列不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以色列似乎打算向基輔政權提供武器。這是非常輕率的措施,會破壞我們兩國之間的關系。”
能夠確定的是,如果以色列選擇軍事援烏,很可能將俄羅斯更加推向伊朗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