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交換在押俄公民和烏軍女兵#
文/君劍
打歸打,談歸談,俄烏雙方最近又換俘了。
此次換俘規模同樣不小,據環球網援引俄媒消息,俄國防部已經證實俄烏交換了200多名戰俘,其中烏克蘭釋放110名俄羅斯公民,俄羅斯這邊也放人,108名烏克蘭女兵重獲自由。
(烏克蘭100多名女兵獲釋)
相關消息也得到烏方確認,基輔強調獲釋的女兵中有“平民和志愿者”。俄方則強調,獲釋的110名俄公民有72人是平民,從軍事沖突開始他們就被扣留在烏克蘭了。
(資料圖:烏克蘭女兵)
俄烏雙方上一次大規模換俘還是在9月份的時候,當時雙方換俘人數接近300人,俄方用215名烏克蘭士兵,換回了55人,其中就包括“普京密友”——烏克蘭反對派代表梅德韋丘克。
(上一次的換俘)
當時也有聲音質疑俄羅斯“以多換少”是虧了,但其實也不然,像梅德韋丘克這樣身份的人,已經可以頂很多個烏克蘭士兵了。
這一次輪到烏克蘭“以多換少”,情況也差不多是如此。
(梅德韋丘克曾被烏方長期拘禁)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有的烏克蘭士兵并不愿意上換俘的名單,他們情愿留在俄羅斯。
比如這一次烏克蘭方面換回的都是女性,但是有兩名烏克蘭女性本該在換俘名單上,她們卻自己選擇了放棄被交換,并要求在俄羅斯生活。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烏克蘭的親俄群體有一定占比,一些人在內心上是認同俄羅斯的。
而更現實的問題則在于,很多烏克蘭人是“被迫營業”,他們能夠活著被俘虜都是一種幸運了。有烏克蘭士兵曾表示,他們被家里人建議向俄軍投降,因為只有那樣才能活下去。
因此一些投降了的烏克蘭士兵并不愿意上換俘名單,他們擔心自己只要回到烏克蘭,很快就又會被“抓壯丁”。如果再次被要求上戰場,那么就不一定有那么幸運了。
(之前在亞速鋼鐵廠投降的烏克蘭士兵)
而這一切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盡管俄烏雙方接連大規模換俘,但是危機并沒有緩和,相反還有惡化的跡象。
在最近,因為克里米亞大橋事件,俄羅斯已經連續多天對烏克蘭發起全境空襲,包括基輔在內,烏克蘭多地的基礎設施不斷被空襲打擊,停電、停水、缺少能源等問題都已經開始出現了。
(基輔空襲)
而澤連斯基還證實,俄烏軍隊正在頓巴斯地區爆發激戰,雙方圍繞樞紐城市的爭奪已經趨于白熱化。
烏軍還試圖繼續發起進攻,戰線從頓巴斯延續到赫爾松,雙方如今都在互相試探。
現在俄烏之間的換俘,似乎已經和善意無關,只是彼此都需要換回一些人而已。
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共識,那么未來不排除還得接著打、接著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