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暖手寶質量安全再引關注,取暖器不應成為“溫暖炸彈”

導讀如今已是12月中下旬,天氣愈發嚴寒,不少市民也開始選擇合適的取暖設備。新黃河記者注意到,當下電熱暖手寶產品銷售火爆,不論在電商平臺還...

如今已是12月中下旬,天氣愈發嚴寒,不少市民也開始選擇合適的取暖設備。新黃河記者注意到,當下電熱暖手寶產品銷售火爆,不論在電商平臺還是實體店均有較大需求量。同時,電熱暖手寶這類加熱式用電器的產品質量安全也不容忽視。

根據此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的公告》顯示,被抽檢的電熱暖手寶產品不合格率竟高達65.1%。近期,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及消防部門也紛紛發布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電熱暖手寶。

電熱暖手寶冬季熱銷,有商家每月賣出上萬件

“貓爪暖手寶給你一冬天的溫暖”、“恒溫暖手寶持續散發熱量”……12月21日,新黃河記者在電商平臺見到了大量外形各異的電熱暖手寶商品。如今正值冬季,因為充電便捷、操作簡單,這些暖手寶成為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選購對象。為了契合消費者的喜好,部分商家還給暖手寶覆蓋了毛絨,外觀上印上了流行的卡通圖案。

在售價方面,電商平臺電熱式暖手寶的價格往往在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在淘寶客戶端,新黃河記者按照銷量進行檢索發現,熱銷的幾款電熱暖手寶價格在15元到50元上下。部分月銷量較高的店鋪,每月可以賣出幾萬件電熱暖手寶。銷售電熱暖手寶的店家,既有文創店,也有家居用品店。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孟天宇攝

隨后,新黃河記者又在商品批發平臺針對電熱暖手寶進行了檢索。檢索發現,除了十幾元、二十幾元進價的電熱暖手寶外,還有商家對外批發價格僅5元上下的電熱暖手寶,大批量進貨價格還能更優惠。根據商品詳情圖可以看到,這類電熱暖手寶的外觀和充電器較為簡陋。

電熱暖手寶口碑參差不齊,發熱方式遭消費者詬病

網絡上熱銷的電熱暖手寶,質量如何?

新黃河記者查閱多個電熱暖手寶商品的評論區,除了見到消費者滿意的留言外,也能見到了部分消費者因電熱寶加熱方式、整體質量而進行差評。

“我的這個拿到手充電口就是壞的,感覺螺絲都要掉出來”“充電口是壞的,不敢加熱”……在一款平價電熱暖手寶的評論區,有多位網友留言表示,自己買到了充電口有故障的暖手寶,擔心加熱時會出現漏電等情況。

此外,一位網友還在售價為12元電熱暖手寶的評論區留言表示,自己買到了“電極管式”的熱水袋。“客服說是U型管我才放心下單,今天到貨發現是一長一短的電極式。暖手寶不能買電極式,會有危險的!”

在黑貓投訴平臺,新黃河記者檢索“暖手寶”,也見到了200余個與之相關的投訴。這其中,圍繞電熱暖手寶展開的投訴,多是因為其加熱方式。有消費者敏銳地發現,到手后的電熱暖手寶充電方式并不符合“國標”。即便如此,在與商家理論時,部分客服仍堅稱自家暖手寶是安全的。

電熱暖手寶早有“國標”作約束,抽檢時多數產品不過關

為何電熱暖手寶的質量問題會如此受關注,其生產制作是否有標準規范?

事實上,加熱類家用電器的質量安全一直深受我國市場監管部門關注。新黃河記者注意到,電熱暖手寶又稱為電熱暖手器。此前發布的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GB4706.1-2005《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99-2009《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特殊要求》,便對電熱暖手寶的生產規格作出了一定約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國標”第22條提到,電極不應用于加熱液體。也就是說,使用電極加熱的暖手寶并不合規,這也是消費者為何就電熱暖手寶的加熱方式與商家爭論不休的原因。

新黃河記者檢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現,發布于2022年5月26日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的公告》顯示,2021年度國家監督管理總局抽查各產品不合格率排名第一的便是電熱暖手器,其不合格率達到了65.1%。往年,各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會對市場上銷售的電熱暖手器進行抽查,合格率也不盡如人意。

劣質電熱暖手寶事故頻發,多地監管部門發布消費預警

2018年1月,湖北武漢的林女士購買的暖手寶突然起火,其8歲孩子的身體燒傷面積達8%;2020年1月,河南信陽一位消費者購買的暖手寶在充電時起火,點燃被褥引發火災;2021年1月,湖北新洲的唐女士購買的充電式暖手寶爆炸,她的1歲兒子當場被燙傷……檢索此前媒體報道不難發現,劣質電熱暖手寶不僅無法帶來溫暖,還可能帶來“無妄之災”。

新黃河記者注意到,每年冬季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及消防部門都會發布對應的安全提醒,呼吁市民在使用電熱暖手寶時規范操作,盡可能選擇大品牌、質量靠譜的加熱暖手寶。

此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還發布了《關于儲電式電熱暖手器》的消費預警。預警提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熱暖手器可分為“硬殼暖手器”與“柔性暖手器”兩種,常見的危險是爆炸、燙傷、觸電、起火。市民在選購電熱暖手寶時,應重點查看產品銘牌、說明書,查看其生產名稱、產品規格制造商名稱、執行標準,是否有自愿認證標識等。

新黃河記者:孟天宇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