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為孩子創作了近半個世紀、出版50余部作品的繪本大師,會在近80歲的時候創作什么樣的作品呢?
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在新書《三個愿望》《男孩、小狗與大海》中給出了答案——他講述了兩個發生在兄弟姐妹間的故事。一個是兄弟姐妹間由許愿引起的鬧劇,另一個是弟弟和小狗將心愛的哥哥從大海中救回的故事。

安東尼·布朗(Anthony Edward Tudor Browne)。
家庭一直是安東尼·布朗創作的重要主題,許多孩子都讀過《我爸爸》和《我媽媽》并為之感動。而當安東尼·布朗的哥哥離開這個世界時,年近80歲的安東尼·布朗在他的繪本中講述起關于哥哥的故事。(點擊閱讀《安東尼?布朗:為孩子畫出表象之下的真實》,了解安東尼·布朗的創作人生。)
與哥哥重回童年的夢境
《男孩、小狗與大海》是英國圖畫書大師安東尼·布朗2023年出版的作品,與其他高調預告的作品不同,這本書似乎是悄然登場的,他只是于2021年10月22日于臉書上發了一幅創作中的內頁插畫,預告稱這“可能是下一本書”。
他預先發布的插畫很適合用書名作為標題:男孩、小狗與大海。這幅圖能引發許多遐想,畫面透著一絲陰郁,天空陰云密布,近處的海面翻起翡翠綠色的大浪,但遠處的大海卻很平靜,整幅畫面頗有點古斯塔夫·庫爾貝的名畫《平靜的海》(1866年)的味道。但遠遠望去,海平面上似乎有白色的風車,還有三個如巨型機器狗般的裝置,這絕對是安東尼的風格。
海灘上的男孩有點兒沮喪,跟著他的小狗向前方走去……男孩的情緒為什么那么低落?在前方等著他們的又是什么?

《男孩、小狗與大海》,[英]安東尼?布朗 著,阿甲譯,啟發文化出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3年7月。
故事非常簡單:男孩名叫丹尼,因為哥哥米克出門找朋友玩去了,他感覺孤單又無聊。媽媽慫恿他去海灘上遛狗,他的狗“小邋遢”自然很興奮。丹尼和小邋遢在海灘上打發時光時,居然也找到了一些樂趣,最后,他們合力救了在海里游泳抽筋的哥哥!
安東尼·布朗的發燒友們可以在書中發現許多熟悉的場景:丹尼的家讓人聯想到《漢賽爾與格萊特》那家人的房子,據安東尼在自傳《玩轉形狀游戲》中介紹,那其實有他童年的家的影子;窗玻璃上的造型,讓人忍不住聯想到《看看我有什么》;海邊的景色和海平面上的物件,會讓人聯想到《誰來我家》;而那些通過“形狀游戲”進行變形處理的鵝卵石,還有海邊的那群人,都可以在他以前的多部作品中找到相似的景象。在創作這本新書的過程中,安東尼心中似乎裝載著滿滿的回憶,過去的人生與創作經歷都自然而然地流諸筆端。
他當然還是在用這種“安東尼·布朗式”的圖畫書語言講故事,比如在丹尼“看到海里有一個小小的身影,也在揮手”的那幅對開頁,在畫面左側,海邊的那群人看著丹尼,戴紅帽子的小男孩正在踢腳邊的一個足球;而到了畫面右側,那個足球帶著風颼颼地飛到丹尼的左邊,眼看就要落到他腳邊了。足球在安東尼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過,在《我爸爸》《看看我有什么》《小凱的家不一樣了》等書中都有特別的用意,但在這里我會聯想到《隧道》中的足球,它指向的是哥哥,暗示海里正在揮手的人影就是丹尼的哥哥米克。

《男孩、小狗與大海》內文頁。
《男孩、小狗與大海》的獻詞頁上寫著:深深懷念我哥哥邁克爾。讀者可以比較《我哥哥》的獻詞頁上的文字:獻給我哥哥邁克爾。是的,那就是安東尼的哥哥邁克爾,他在幾年前已經離世。這本承載著滿滿回憶的新書,帶有創作者很強烈的個人色彩,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哥哥,哥哥不在身邊,似乎又像是小時候那樣,去找他的同齡伙伴玩去了,身為弟弟的安東尼要帶上小狗去找他,還要把他救回來……你可以留意兩處人名上的變化,安東尼的昵稱是“托尼”(Tony),書中的男孩叫“丹尼”(Danny),男孩哥哥的名字米克(Mick)則是邁克爾(Michael)的昵稱——丹尼和米克,就是安東尼和邁克爾。

《玩轉形狀游戲》,[英]安東尼·布朗、喬·布朗/著,阿甲、董海雅/譯,啟發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3月。
關于安東尼與邁克爾的故事,在那本自傳《玩轉形狀游戲》中有相當多篇幅的講述。邁克爾實際上比安東尼大不到兩歲,安東尼回憶說:“邁克爾和我年齡相近,都喜歡相同的活動,所以我們成了最親密的朋友。我們幾乎所有時間都黏在一起,通常會拿一個球或類似的東西踢踢打打、扔來扔去。”但哥哥畢竟比他強壯一些,還早他兩年上學,所以哥哥有一幫自己的朋友,并不會總帶著他玩。安東尼說:“身為弟弟,我一直是在哥哥的陰影下長大的,童年的大部分時光似乎都是無望的競爭,他什么事都比我強。我常常感覺自己又弱小又可憐。對邁克爾和他的朋友來說,我有時就像是異類。”安東尼將自己對哥哥的許多復雜的情感寫進了《我哥哥》《隧道》和“威利”系列等作品中。

《男孩、小狗與大海》內文頁。
安東尼與哥哥小時候有一條狗叫梅杰,但他們并不是在海邊長大的,而是生活在英格蘭北部的一個內陸小鎮威克鎮。這本書講述的海邊救哥哥的故事并非真實發生的,它更像是一個深深思念亡兄的弟弟所做的夢。這兄弟倆一生都保持著深厚的情誼,兩人長大后,哥哥去肯特郡的一所女子中學教書,弟弟跟著搬到離哥哥不遠的一座海濱小城生活了六年,兄弟倆基于大海的交集大概源于此吧。關于哥哥邁克爾的一生,安東尼在自傳中略有概述:“邁克爾經歷了兩次婚姻,有五個孩子。他幸福地生活在一個規模迅速縮小的家庭里(第二段婚姻中的三個孩子如今都在讀大學)。他在一所女子文法學校教地理,任教已有四十年。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人們都說他是一位很出色的教師。”
盡管兩兄弟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各自取得的成就也有所不同,但共同度過的美好童年,把他們牢牢地聯結在一起,即使天人兩隔也擋不住深深的思念。安東尼·布朗運用他嫻熟的超現實主義手法,制造了一個無比美好的紙上夢境,兩兄弟在此重逢并再次攜手回家了。
這部情真意切的作品,既是獻給他哥哥的,也可以獻給全天下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們吧。
注:安東尼·布朗描述的三段與哥哥邁克爾有關的文字均出自他的自傳《玩轉形狀游戲》。
即時實現愿望的誘惑與煩惱
英國圖畫書大師安東尼·布朗的新作《三個愿望》向讀者提出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如果你有機會立即實現自己的愿望,你會許什么愿呢?

《三個愿望》,[英]安東尼·布朗,阿甲 譯,啟發文化出品,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年8月。
在希臘神話中,彌達斯國王向酒神許愿而獲得了點石成金的能力,沒想到卻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場災難,最后不得不艱難地想辦法恢復原狀。普希金的《漁夫與金魚》也是關于不斷膨脹的愿望(欲望)給生活帶來災難的故事,它顯然源自《格林童話》中《漁夫和他的妻子》這個故事,結局注定也要恢復原狀,因為一個愿望的即時實現既帶來了滿足的快樂,又帶來了更多愿望無法得到滿足的煩惱。
富有智慧的民間故事最愛拿人性的弱點來自嘲,大概善于自嘲的人類會更加勇敢,心胸也會更開闊。將這種法力無邊的愿望擴充到“三”這個數字,恰好可以把人性的弱點放大到最搞笑的程度。人們在戲謔的故事中照一照哈哈鏡,如同進行無傷大雅的心理實驗,或許更能理解和接納自己。安尼東·布朗將這個新編故事的靈感歸功于《格林童話》,實際上更早的版本至少可以追溯到法國文學家佩羅重述的《可笑的愿望》,或者是阿拉伯《一千零一夜》中第596夜的故事。

《三個愿望》內文圖。
“三個愿望”的故事原型大體上是這樣的:一對夫妻,因為丈夫的某個奇遇而獲得了神靈的承諾,可以讓他們實現任意三個愿望。他們都非常清楚需要很謹慎地許愿,但不知怎么的,第一個愿望卻在十分草率的情形下提出并實現;而在遺憾、惶恐與盛怒之下,第二個愿望又被更為草率地提出并實現;最后,為了彌補前兩個愿望帶來的災難性后果,第三個愿望只能是恢復原狀!你看,“三”這個數字是不是特別好?老子《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當人類面臨著“三個愿望”的選擇時,這三個愿望就足以演繹一幕最完美的喜劇。
安東尼·布朗在《三個愿望》中安排了三個主角:蘭博、小希和羅斯。從形象上看,他們是安東尼·布朗圖畫書世界中類似威利的黑猩猩(而非大猩猩),他們顯然是孩子。從關系上看,他們很可能是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蘭博是哥哥,小希是姐姐,而羅斯是小妹妹。蘭博與小希到底誰大并不重要,他們肯定年齡相近,相互之間總是在競爭與較勁,爭奪“老大”的話語權。而羅斯看來最安靜,常常避在一邊觀察,但總是能提出最為冷靜且最有價值的意見。
奇特的故事從安東尼·布朗偏愛的舊式電視機中發生,沉悶的節目、無謂的爭吵,意外引出了一個免費贈送三個愿望的奇怪小仙女。安東尼·布朗的粉絲們一定能從壁紙圖案的變化中,讀到更多有關故事發展和角色心理活動的信息,那是他早在《大猩猩》《朱家故事》等經典之作中就已熟練運用的圖像敘事語言。更具標志性色彩的對應符號是猩猩與香蕉,吃香蕉完全是猩猩出于本能的、幾乎不自知的口腹之欲,這很自然地導致了第一個愿望被輕率提出,香蕉就像傳統故事中樵夫隨口提到的臘腸或血腸。原本強勢且急脾氣的妻子在這里換成了同樣脾氣不大好的姐姐小希,一句盛怒之下的隨口數落讓香蕉(臘腸)粘到了對方的鼻子上。至此浪費掉的兩個愿望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災難!最終仍然是情感和理智的力量勝出,他們只能選擇恢復原狀,當然這個冷靜且明智的愿望必須由小妹羅斯提出。

《三個愿望》內文圖。
佩羅在《可笑的愿望》故事結尾時,提出了他警示讀者的道德教訓,他認為樵夫和妻子的“生性善變、盲目、不智和魯莽”,讓他們不配獲得神靈賜予的偉大禮物。實際上,這樣的人性弱點似乎屬于全人類,當難以抗拒的巨大誘惑擺在眼前時,有多少人能真的保持理智和淡定?不信去看看那些陡然獲得巨額大獎的“幸運兒”,有幾個能真的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當然,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會是幸運的,能夠避免受此類弱點所累。或許,多讀讀“三個愿望”這樣的故事會起到一定的免疫效果。
安東尼·布朗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重述了這個古老的故事,似乎也是在給當下的孩子們打打預防針。他擯棄了原有故事中可能有些粗鄙的部分,更為簡明輕松地講述了這個好玩兒的心理游戲,而且他刻意讓故事與讀者保持距離。在三個小主人公出場時,作者在畫面中安排了舞臺與幕布,讓你知道這個故事只是一臺戲而已,直到最終香蕉被吃掉,才拉上幕布來謝幕。小妹羅斯最后的追問也是點睛之筆,相信每個小讀者都會從這里開始延展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
安東尼·布朗并沒有像佩羅那樣在故事中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訓,但他的傾向其實是藏在畫面中的。在安靜柔和的天藍色背景下,羅斯仿佛插上了一對仙女的翅膀。我想,在安東尼·布朗看來,要想實現美好的愿望,并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應該更多向羅斯看齊吧。
撰文/阿甲
編輯/王銘博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