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在手機里嗎?一掃就有。”據本報報道,現在很多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很少見到現金,也不把花錢當回事兒。孩子不“認”錢,看似小事;但沒有錢的概念,則非小事。
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可以說是幾十年來最不缺錢的一代;被移動支付包圍的他們,自然成為最不“認”錢的一代。據記者調查,好多孩子不僅對錢毫無概念,也不知道收銀機和取款機,不知道“找錢”和“湊整”。對只見過手機支付的孩子來說,錢就是一個數字;花一百塊錢和花一千塊錢沒區別,反正都是拿手機掃一掃。這讓很多小時候兜里有幾個鋼镚兒就高興不已的大人非常唏噓,也非常擔心,如果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將來不知道會在用錢的路上掉進多少坑,可能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也可能陷入寅吃卯糧的窘境,甚至坐吃山空而不知。
血汗錢血汗錢,老一代人在乎錢、在乎性價比,是因為每一分錢都是血汗掙來的。過去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支付方式,讓大家在數票子的時候,對財富有直觀的感受。現在支付方式都變成了掃一掃,錢的直觀體現就是若干數字,變多變少頂多是短信告知一下。低齡孩子算個數尚且困難,讓他們理解錢多錢少、掙錢難易確實有難度;再加上經濟條件好了,家長給孩子花錢大都不手軟,也從側面讓孩子覺得錢永遠都有、只要有手機就有花不完的錢。
孩子對錢沒概念帶來的風險已經顯現。未成年人打賞事件頻頻沖上熱搜,花大價錢打賞主播的孩子,顯然意識不到這些錢對于家庭的意義,意識不到每一筆錢都是父母日積月累而來,意識不到刷出去的可能是父母全部的存款。至于未成年人亂買游戲裝備、誤入網貸陷阱等問題,很大原因也是對錢的認知理念有問題。嚴厲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等行為,就在于動輒幾千元、幾萬元的支出,顯然與其年齡和智力水平不符。
錢是商品社會必不可少的元素。怎么掙錢、花錢、攢錢,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教給孩子,培養他們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跟孩子談錢,原本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量入為出,居家之道。孩子可以不“認”錢,但要知錢從何處來;可以不“認”錢,但要懂錢非從天而降,無論是現金還是手機里的數字,對應的都是同樣的辛勞與付出;可以不“認”錢,但依舊要確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奮斗志向,培養“常思來處不易、恒念物力維艱”的自覺。
還應該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再使用現金是大勢所趨,“錢在手機里”的現實不可逆轉,孩子不“認”錢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讓下一代在數字支付的時候,既最大程度地發揮手機支付的便捷,又延續節儉、珍惜等用錢好習慣,其實也是一個全新的社會課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支招。
【延伸閱讀】移動支付時代,如何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概念?
財商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要寓教于生活,善于抓住身邊的各種契機。比如,有不少父母在處理孩子的壓歲錢等收入時就很講究。他們會把孩子的壓歲錢和各種獎勵所得都存在一個賬戶里,然后讓孩子用這個錢交學費和“量入為出”買自己想要的,培養孩子自己把握用錢的度。面對“錢在手機里”的新情境,家長也可以通過定期給孩子轉賬一筆固定金額的零花錢,讓孩子學會做支付計劃,自己支配,控制不合理的欲望,提高規劃金錢的能力。
支招!體驗自掙自花 參與家庭采購
如何讓孩子對錢有概念?孫先生選擇帶孩子參加幾場“跳蚤市場”活動。在鍛煉社交能力的同時,也讓孩子更明白金錢的意義。“例如同類別玩具,自己孩子標價5元,別人標價20元時,就可以跟孩子討論,到底誰的標價更合理、當初買這個玩具多少錢等。”
在財商教育上,丁欣也做過許多嘗試。“想過買教具,或者帶他玩這方面的游戲,但又覺得有些設計太兒戲,還是寓教于生活來得更真實。”前陣子家里進行了集中網購,快遞比較多,丁欣決定讓兒子東東體驗一下掙錢和花錢的感覺。“我帶著他一起把拆出來的各類紙箱收拾好,用小推車拉到樓下的廢品回收站,總共賣了8塊錢。雖說錢不多,可那是他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特別有成就感。”
8塊錢怎么花?按照事先約定,東東說了算。“他在小區超市里精挑細選了一包最喜歡的立體卡通貼紙,高興壞了,比我們直接買給他還激動。”丁欣相信,這樣的體驗對孩子大有裨益。“至少他知道,錢不是平白無故來的,買東西也要先想想自己手里有多少錢。”
平時,丁欣會讓東東參與家庭采購。小到蔬菜水果、文具玩具,大到家具家電、長途旅行,她都會把價格告訴東東。“一個西瓜多少錢、一臺冰箱多少錢、一趟旅行多少錢,慢慢就有概念了。”
除了掌握價格信息以外,丁欣還引導東東學會了比價。“有次在游樂場,他看上一個風車,賣38元,用手機一查,電商平臺同款只要12元。我就告訴他,選擇網購的話,這些錢可以買更多東西。”最終,東東在網上挑了兩個不同花色的風車,又挑了個栩栩如生的恐龍模型。“嘗到了甜頭,就知道以后買東西前要貨比三家。其實,教孩子比價并不是真缺這點錢,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幫他建立起經濟頭腦,以后買東西乃至做事情,都更加理性。”
東東一天天長大,丁欣又開始盤算著給孩子進行理財啟蒙。“過去老人們給壓歲錢會給很多,孩子不好掌控。后來我們就跟老人們商量好,春節每人象征性地給200元就行,全部交給他來管。”丁欣告訴東東,這些錢可以選擇放進儲蓄罐,也可以選擇讓爸爸幫忙存起來,每月獲得一筆利息。“專門給他做了個賬本,上面寫好日期和金額。如果遇到有自己特別想買的東西,就從里面支取一部分。別看孩子小,一筆一筆記得可清楚了。”
來源:綜合北京晚報、潮新聞等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