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鄭永梅 記者 姜振軍)11月26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近日有村民在該縣岡西鎮雙墩村境內,意外發現一處珍貴的錢幣窖藏遺存,該縣現已針對錢幣窖藏遺址完成搶救性發掘工作,出土的古錢幣約1.5噸,大多為唐宋時期。
10月22日,建湖縣岡西鎮在復墾整地時,施工挖機挖出大量宋代銅錢,隨即進行現場保護與搶救性發掘。10月24日,搶救性發掘工作在雙墩村全面展開,窖藏現場的考古工作者們謹慎、細心,嚴格遵守考古發掘規程,在日復一日的挖土清理過程中,遺跡全貌逐步露出。
根據測量,該窖藏坑口呈方形,長1.63米,寬1.58米,深0.5米。錢幣整齊分層平鋪,成貫銅錢用草繩串聯,錢幣整體保存完好,多數銘文清晰,有“開元通寶”“大觀通寶”“太平通寶”“崇寧重寶”“宣和通寶”“政和通寶”等唐、宋錢幣。
“銅錢多為宋徽宗時代鑄行,未見南宋以后的錢幣,故該窖藏年代約在北宋末年。”參與前期發掘工作的鹽城市博物館考古專家表示。截至目前,本次窖藏出土的錢幣約1.5噸,除少量的唐代開元通寶錢,大部分為宋代錢幣,既有小平銅錢,也有當十大錢。
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窖藏是古代人們由于某種特殊原因( 如戰爭、自然災害)而埋藏于地下的相關遺存,多藏有珍貴的瓷器、錢幣和金屬工具等貴重物品, 它同古遺址、古墓葬、窯址等諸多歷史遺存一樣,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重要的研究價值。
“新發現的錢幣窖藏整體保存情況較好,錢幣版別眾多,內涵豐富,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文物價值、美術價值。”考古專家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錢幣自始至終貫穿其中,每一時期的錢幣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內涵。所以說中國錢幣的發展史,是一本中國歷史發展的教科書。
承載歷史的古物,最耐人尋味。建湖縣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建湖正在通過整體提取錢幣窖藏和揭取遺址文化層剖面的方式,把考古現場“復制”到博物館展廳,“當年窖藏的風采,將一覽無余地展現在廣大市民面前。”
(建湖縣文旅和鹽城博物館供圖 編輯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