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千萬重獎招商引資,各地拼經濟紛紛出大招

導讀 極目新聞記者 徐漢雄12月13日,長沙市政府召開《長沙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專題解讀“招商新政十二條”,發出...

極目新聞記者 徐漢雄

12月13日,長沙市政府召開《長沙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專題解讀“招商新政十二條”,發出長沙“全力拼經濟”嘹亮號角。

此次新政不僅將“三類500強”首次投資項目最高獎勵從原有政策的400萬元提升到1000萬元,更將新引進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生產型外貿項目也納入獎勵范疇,最高獎勵分別高達1000萬元和500萬元,可謂是重金懸賞,為招商引資也是拼了。

近來,各地紛紛傳出“拼經濟”的重磅消息,動作頻頻,大有把疫情耽誤的時間給搶回來之勢。

“出海”搶訂單,拼的就是手速

12月3日,浙江省啟動了“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聯動企業赴境外參展、開展商務洽談,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說干就干,12月4日清晨,一支由浙江省商務廳等省級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的浙江拓市場經貿代表團驅車前往機場,開始了為期6天的歐洲行。據悉,此次歐洲行是由省級商務部門帶隊出國的第一團。

浙江啟動組團出海搶單行動(來源:人民網財經)

政府部門帶頭了,地方也不甘于后,浙江各地市動作頻頻。12月4日上午7點多,浙江嘉興日本AFF參展團乘包機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出發,赴日本東京。12月4日中午,另一個由嘉興市商務局主要領導帶隊的“搶單團”,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出發,赴德國、法國開始為期6天的歐洲拓市招商行。12月6日一早,寧波“百團千企萬人”拓市場促招引行動首發團從當地機場出發,經由上海啟程,飛赴阿聯酋。12月10日,金華搶訂單行動首團從廈門機場出發,飛赴印尼。

浙江的組團“出海”搶訂單,是沿海地區拼經濟的一個縮影。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出海搶單”是當仁不讓。10月底,廣州市商務局就組織40多家外貿企業以包機的方式,赴馬來西亞、新加坡開展經商貿易活動,助力外貿企業搶訂單、拓市場。深圳、佛山等地也加入奔赴海外搶訂單的行列。

江蘇也是“出海”搶訂單的先行者,早在11月17日,蘇州已組織首批赴日經貿包機,百名招商人員及外貿企業負責人在日本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到超過10億元的訂單。12月6日,江蘇南通63家外貿企業105人組團赴日本東京,參加AFF紡織成衣展。12月9日-18日,蘇州市商務局組織開展的赴法國、德國包機服務再次啟程。當地媒體報道,此次包機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中國首個赴法國、德國經貿團組包機。

福建、海南等地政府相關部門也都陸陸續續推出了帶隊出國的行動。地處西部地區的四川省也積極行動。12月5日,四川食品、醫藥、汽車、家具、農產品等行業31家外貿企業40人乘坐商務包機飛赴法國、德國、意大利,開展為期9天的經貿促進活動。

此次“組團出海”一個共同特點是:均由政府部門牽頭,企業為主體“組團出海”進行招商引資活動,比的就是手速,先下手為強。

發力拼經濟,拿的是真金白銀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拼經濟,“出海”搶訂單先行,各地也不惜投入真金白銀。

長沙招商引資開出千萬重獎(來源:星辰在線)

長沙日前印發了招商“新政十二條”,大手筆砸錢吸引優質產業企業落地長沙。據報道,今年1-10月,長沙開放型經濟態勢良好,拿下“三個第一”。實際使用外資超30億美元,居中部省會第一;對外實際投資額超9億美元,中部省會第一;進出口額2747.4億元,同比增長27.9%,增速居中部省會第一。出臺“新政十二條”,就是想為招商引資的良好勢頭再加把勁。

其中提到,對新引進先進制造業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鼓勵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企業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項目),對其在長企業最高獎勵1000萬元。鼓勵生產型外貿企業來長投資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按照“誰受益誰獎勵”原則,由項目所在地的區縣(市)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獎勵,其中長沙市招商大使、招商顧問、招商專員及委托招商代理機構作為項目中介人的,獎勵標準上浮10%執行。

此前,相關政策顯示,南京市外貿企業赴境外進行參展、洽談等商務活動,產生的交通費用和入境隔離費用,按照不超過 50% 的比例給予補貼,出入境機票最高可補8000元。提振消費信心強活力方面,南京市圍繞購物餐飲、汽車消費、綠色低碳等領域,發放5000萬元暖心消費助力券。

四川組團搶訂單(來源:人民網財經微信公眾號)

在成都,當地文廣旅局聯合同程旅行、去哪兒、美團、飛豬等在線旅游平臺,從12日12時起,面向全國游客分兩期發放1000萬元“煙火暖冬日·安心游成都”文旅消費券,涵蓋景區門票、酒店民宿、度假線路等消費品類,覆蓋元旦、春節、寒假等旅游旺季。

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回到5%左右

“市場主體是穩經濟的主要依托。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穩經濟非常重要。”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認為,只要幫助市場主體抵住各種沖擊,挺住多種壓力,把眼下難關渡過去,恢復活力,帶動就業,創造新的社會財富,我國實現穩經濟的目標就有了充分的保障和足夠的支撐。

專家認為,在央地立體施策、綜合發力的背景下,市場主體信心得到提振,活力逐步恢復,未來經濟增速將逐步回升。

展望2023年,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預計,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弱,經濟內生動能將增強,而財政及準財政政策力度可能繼續加大,明年經濟增速有望加快回升。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回到5%左右,消費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來源:人民網財經微信 長沙市政府門戶網站 星辰在線 大眾網 珠江時報)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