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2日報道,中國監管機構正在宣傳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以及中國的經濟前景。這是為鼓勵資本流入和緩解海外擔憂而采取的最新舉措。
在相關言論發表之際,外國投資者正在試圖解讀上月中共二十大后中國經濟的政策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21日在北京舉行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日益凸顯。”
此次為期三天的、頗具影響力的會議被視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一個風向標。
潘功勝說,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國家債券普遍收益率上升、價格下跌,人民幣債券成為少數價格穩定的金融資產。人民幣債券為準安全資產。
據報道,中國一直在加大力度吸引長期機構投資者,但其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今年承受著壓力。由于預計美聯儲今年會大舉加息,今年早些時候大量資本流出中國國內金融市場。
潘功勝表示,鑒于美國仍然偏高的通脹水平,美元短期仍可能高位震蕩,美元強升值周期或已接近尾聲。
他描述了一種形成鮮明對比的情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風險上升,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會改變。
他承諾說:“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提升防控科學性、精準性,將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前期穩定經濟增長的多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也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動能。”
報道分析道,中國央行已經放寬了對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規定,擬推出“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支持已售住房的建設交付。
與此同時,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對投資中國變得樂觀起來。
安聯全球投資基金負責人托比亞斯·普羅斯說,關于中國,投資者應該培養新思維模式,減少給其貼上高風險領域標簽的傾向。
普羅斯對《南華早報》表示:“中國是世界經濟強國,其潛力是毫無疑問的。”
高盛公司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前不久稱,中國未來再次開放可能讓其股市上漲。
在中共二十大后,資本流入量增加。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上個月通過滬港通凈買入股票總額約為179億元,而過去6個月的總額約為470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金融街論壇年會的平行論壇上表示,監管機構一直密切關注全球主要機構投資者的偏好和策略的變化。
他在提到與貝萊德、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大型國際機構的交流時說,部分主要機構明確提到了對中國未來10年投資機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將可能推動重塑全球消費市場的格局和增長動力。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