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病重提,藍營“立委”再提臺灣經濟的病癥,患荷蘭病和日本病

導讀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1月9日,島內立法部門下屬的財政委員會讓臺灣地區的煙酒公司、銀行等前來作相關業務報道,同時島內財政部...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1月9日,島內立法部門下屬的財政委員會讓臺灣地區的煙酒公司、銀行等前來作相關業務報道,同時島內財政部門的負責人蘇建榮也受邀前往島內立法部門備詢。

在此次有關經濟的質詢會上,臺灣地區在經濟上的老毛病又成了此次質詢的一大焦點。在蘇建榮開始質詢時,中國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再度提及了臺灣地區患“荷蘭病”的問題,他稱:“我們是荷蘭病還是日本病?除了荷蘭病隱憂,日本的少子化、日元貶值現象也正出現在臺灣,臺灣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且是全球最低生育率,日本病是否也是目前臺灣的病癥?希望臺灣經濟發展沒有生病”。

而蘇建榮表示,少子化在許多地區是一種普遍現象,在少子化問題上,臺灣地區與日本、韓國面臨著相同的現象。事實上,蘇建榮這是直接承認臺灣地區患上了“日本病”,在回答臺灣地區經濟上是否患“荷蘭病”時,蘇建榮表示,臺灣的產業結構與日本、荷蘭都不一樣,雖然臺灣高科技產業一枝獨秀,但其他產業也正在發展,目前還不至于落到“荷蘭病”那樣。

一直以來,有關臺灣地區的經濟過度依賴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現象,導致臺灣地區經濟是否患上“荷蘭病”成了島內的一大爭議點。首先什么是“荷蘭病”呢?“荷蘭病”這個名詞故事源自上世紀60年代,當時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油田,因此靠著大量出口天然氣外匯賺得盆滿缽滿,當年的荷蘭經濟一片繁榮,但在漂亮的數字背后,該國勞動力市場與出口貿易卻出現毀滅性的變化。

隨著天然氣產業劇烈膨脹,勞力需求飆升,其他行業的勞工都因為天然氣公司端出優渥的薪水而接連跳槽,導致其他產業出現勞力外流的現象。天然氣開采大大增加了荷蘭政府的出口收入,進一步推動荷蘭貨幣升值,但此舉卻害慘了該國其他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國內販賣的產品價格也變得相對昂貴,拼不贏國外進口的便宜產品,最終導致荷蘭本地制造業由于“勞力和匯率”兩大因素而進入負成長,除此之外,荷蘭的社會福利政策讓整個情況雪上加霜。由于天然氣產業為國家大賺外匯,此時有錢的政府膽子就大了,全方面地把社會福利支出提高到非常夸張的地步,除了全面提高基本薪資外,還祭出非常優渥的失業補助金,許多人干脆就不工作了,以至于該國失業率快速上升。

以上幾個連鎖反應下,天然氣產業以外的其他產業本就苦苦支撐,到后來連政府財政都入不敷出而被迫大量舉債,經濟也快速惡化,以上整段過程就是“荷蘭病”整個發病過程。簡單歸結起來,“荷蘭病”的病因主要是工資不良上漲、失業率上升、政府財政赤字、貨幣大幅升值。更簡而言之,經濟過度依賴某一產業而產生的通病。

而目前的臺灣地區經濟就與當初的荷蘭非常相似。2022年,在抗疫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臺灣地區的人均GDP竟然能夠超越日韓,這讓外界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刮目相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漂亮數字的背后,也隱藏著很深的隱憂,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夠在疫情背景下,逆風成長,主要是半導體產業的原因。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在臺灣經濟領域一枝獨秀,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這在某方面也造成了臺灣地區經濟的畸形。

由于臺灣半導體在全球半導體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臺灣當局一直將精力放在了半導體領域,但這樣做的后果是,半導體產業發展越來越快,而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卻被擠占。例如,由于半導體產業非常火,當半導體成為絕大部分理工人才的首選時,其他產業被迫祭出更多的誘因來吸引勞工,產業發展失衡造成的薪資比失衡已是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

所以臺灣地區的“荷蘭病”確實非常嚴重。而在是否患“日本病”方面,在島內立法部門質詢會上提到了一個“少子化”現象。近年來,臺灣“少子化”現象已經成了島內一大問題,民進黨當局為了鼓勵生育,通過“大撒幣”的方式推出了許多鼓勵措施。事實上,臺灣地區“少子化”現象出現的根源主要是經濟,經濟疲軟、房價過高、民眾生活成本過大,民眾的生育意愿怎么會高呢?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