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醫 | 尿血、腰疼?警惕這種尿路上長出來的癌

導讀 原標題:狐大醫 | 尿血、腰疼?警惕這種尿路上長出來的癌根據腫瘤生長部位不同,尿路上皮癌可分為腎盂癌、輸尿管癌、膀胱癌和尿道癌。如...

原標題:狐大醫 | 尿血、腰疼?警惕這種尿路上長出來的癌

根據腫瘤生長部位不同,尿路上皮癌可分為腎盂癌、輸尿管癌、膀胱癌和尿道癌。如何早期發現?順義婦兒醫院病理科醫生魏勝男總結了其最常見的5種癥狀表現。

1、血尿:最常見的癥狀為間歇發作的肉眼血尿,多表現為全程血尿,伴有條狀的血塊,有的患者可以有鏡下血尿。

2、腰痛:大約有1/3的患者可以出現腰部的疼痛,這種疼痛是由于上尿路梗阻、擴張所致。

3、腎絞痛:血塊經過輸尿管時可以引起腎絞痛,有的患者可以在腹部或者腰部摸到包塊。

4、惡液質:有的患者表現為厭食、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嚴重時可以發展為惡液質。

5、遠處轉移部位所引起的癥狀。轉移到肝臟,可以出現肝區疼痛、脹痛以及摸到腫大的肝臟。轉移到肺部,可以出現胸悶、憋氣、咳嗽、咳痰、咳血等。轉移到骨,可以出現骨痛、局部壓痛等。

魏勝男指出,80%-90%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僅僅表現為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或者鏡下血尿。只有20%的患者會有明顯的癥狀,如尿頻、腰疼、乏力、消瘦、咳嗽等。最早期、最容易被發現的癥狀就是血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的尿液顏色變深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就醫檢查。

作為病理科醫生,魏勝男從專業角度出發特別強調,膀胱癌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膀胱鏡活檢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舒適度差,患者痛苦,操作復雜,對于早期病變敏感性較差。而新鮮尿液取材經濟、便捷、快速,無創、可重復,且范圍廣泛(從腎盂到尿道),從中找到泌尿系統脫落的腫瘤細胞,是提高泌尿腫瘤檢出率的有效方法。因此,長期以來, 尿液細胞學檢查仍是膀胱癌早期診斷和隨訪監測的“金標準”。

此外,傳統手工涂片制片質量受人工影響大,無法去除血液、粘液;不能將采集樣本中的細胞全部收集;涂片面積大,細胞分布不集中,堆積重疊,報告周期長。而尿液液基細胞學檢查為標準制片流程,固定及時,細胞結構保存完好,細胞分布更加均勻,減少細胞重疊,使得閱片準確性更高,與組織學結果的一致性可高達92%;可以將采集樣本中的細胞全部收集,較傳統手工涂片更加靈敏,對高級別病變的特異性高達98%-100%,敏感性達60%-80%,可在腫瘤出現其他影像學檢查或臨床檢查數月或數年前從尿液中發現;該方法經濟、結果快速,可用于泌尿系腫瘤患者的療效觀測和隨訪,尤其適合中老年人的篩查。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