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檢校”到“三廠一衛”
據《明史·宋濂傳》記載:曾任《元史》總裁官的宋濂,某天與幾個朋友飲酒敘舊。第二天,朱元璋便問宋濂昨天飲酒沒飲酒,客人是誰,上得些什么好菜?宋濂均據實回答。朱元璋笑著說:“誠實啊,卿不欺騙朕。”另有已是年邁老臣的國子監祭酒宋納,一日獨坐生悶氣,次日朝見時,朱元璋問他昨天跟誰生氣呢?宋納大驚失色,謊稱是因為一監生不慎打壞了茶具。朱元璋讓人把偷偷畫的宋納面呈怒容的獨坐肖像拿給他看,宋納方才明白,連忙認錯。
從發生在這兩位宋姓朝官身上的事兒,我們不難看出,明朝的特務密探是無孔不入,而且是“全天候”的偵探。著實令人感到恐怖。
朱元璋奪取天下后,為隨時掌握在京大小衙門官吏的所作所為,特設一批特務人員,稱作檢校,主要由他的親信文官武將甚至和尚擔任。當時,最著名的特務頭目有高見賢、夏煜、凌銳、楊憲等人,和尚中的檢校有吳印、華克勤等人。他們的影子無處不在,酒肆、青樓、私宅,遍布密探。街頭巷尾的奇聞趣事,官吏嫖妓玩牌、吟詩作畫、請客送禮,乃至夫妻間爭吵,晚上發生的事,一大早皇帝便了如指掌。如此高效率,恐怕連前蘇聯的“克格勃”,美國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其項背。
據《水東日記摘抄》記載,當年,錢宰授皇命編寫《孟子節文》一書,夜間在家中書齋內無意間吟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翌日上朝后,朱元璋就斥責他:“錢宰昨夜吟的好詩啊,不過,朕并未‘嫌’啊,改為‘憂’字如何?”錢宰聽后嚇得冷汗涔涔,手忙腳亂地叩頭認罪。更有趣的是,當年京城各部皂隸都戴漆巾,惟禮部不戴;各個衙門都有門額,但兵部卻沒有。據傳,是那些特務探子暗中偵察時,發現禮部皂隸偷睡午覺,就伺機取走漆巾;兵部值夜人不在位,干脆就抬走其門額。兩個部發覺后,都不敢吱聲。
明朝早期的特務檢校,只是密探性質,并無捕訊之權。朱元璋為使偵探、拘捕、刑訊一體,于洪武十五年在拱衛司的基礎上設立錦衣衛,賦予專門巡察緝捕審訊政治要犯之權,下設鎮撫司,辦案可越過司法部門。這錦衣衛,便是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一把“屠刀”。據明史記載,錦衣衛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夾棍、腦箍、攔馬棍、釘指等等都包括其內。其中有一項刑罰叫做“杖刑”,特務對于“杖刑”的執行非常有講究,對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說“打著問”,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就說“好生打著問”;不論死活的就說“好生著實打著問”。一般來說,只要犯人被抓進來,十八種刑具都得過上一遍。
隨著藍玉案的告結,錦衣衛完成了鎮壓“異己”的使命,加之朝野上下對錦衣衛怨聲載道,朱元璋即下令焚毀衛中刑具,內外治獄均交三法司審訊。錦衣衛一度衰落。但好景不長,朱棣篡位后,為鎮壓建文帝舊部,不僅恢復錦衣衛,又增設東廠,特命心腹太監提督。至成化年間,明憲宗為強化特務統治,又新設西廠,仍由太監提督。明武宗正德元年,武宗不僅恢復曾一度廢止的西廠,再建一個內行廠。至此,大明一朝的特務機構形成“三廠一衛”的格局,其組織之龐大達到頂峰,“三廠一衛”的特務人員遍布全國各地,無論何處何人,只要有“不軌妖言”或對廠衛頭目不恭,便可能立即遭殺身之禍。
據記載,一日有四人在密室飲酒,一人醉后,大罵魏忠賢擅權“不忠不賢”,另三人嚇得不敢出聲,只得好言相勸之。那人罵聲未止,廠衛密探即破門而入,將四人一并帶走。魏忠賢凌遲處死罵人者,其余三個卻給了賞銀。廠衛特務們可任意緝拿刑訊,下至民間斗雞罵狗之類瑣事,上至朝廷要員、皇親國戚,一旦落入廠衛手中,十之八九難以生還。在大明的邊遠地區,百姓凡見騎大馬、著錦衣、說京腔之人,如見猛獸一般,紛紛躲避。地方官吏則用重金賄賂以免禍。京城的朝廷命官,惶惶不可終日,每天上朝走在路上,便擔心著還能不能安然回家。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