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火爆,是一場“虛假繁榮”?

導讀 原標題:中國旅游火爆,是一場“虛假繁榮”? 旅游市場存在“...

原標題:中國旅游火爆,是一場“虛假繁榮”?

旅游市場存在“虛假繁榮”嗎?

“史上最火黃金周”剛收官,討論就開始喧囂塵上。從某種角度來看,旅游已經成了一個敏感議題:唱多者認為旅游的火爆,代表著國民經濟欣欣向榮、我們要對未來有信心。

唱空者則堅持認為旅游消費是在降級,粉飾不了經濟基本面的疲態。

真相到底是什么?口水戰是無益的,還是要回歸數據進行洞察。

中秋國慶旅游實際只有3.4億人?

“報復性旅游”已是強弩之末

概括而言,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屬于“旺丁又旺財”——國內旅游出行人次恢復反超2019年,人均旅游支出也接近全量復蘇。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節假日里,最好的成績了。

但如果做進一步拆解,可以看到更關鍵的問題:旅行者到底有多少人?他們普遍的消費傾向如何?

首先,就全國旅游出行8.26億人次來看,有分析師結合中國旅游研究院的部分數據,推測假期實際出游人數在3.4億左右,占國內總人口的比例為24%

所以,全國七成的居民在這個假期是沒有旅游的。

其次,在已經出行的旅行者中,只有三成的人屬于“出了遠門”。中國移動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9月29日至10月6日):

·200公里以內的短途游占比達到38%

·200—500 公里的中等距離出游占比32%

·500公里以上長途游占比為30%

可以與之交叉印證的,是高速公路(中短途出行)的流量數據:中秋國慶假期,全國高速公路日均流量達6050萬輛,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 22%。

這個增速超越了鐵路和民航,顯示出自駕游的旺盛勢頭。而且從成本角度來看,越便宜的出行方式就越火爆:自駕>鐵路>民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幾個關鍵結論:

·中秋國慶旅游市場確實有旺盛的復蘇,但“超額復蘇”已經逐步消散。換句話說,“報復性出游”可能沒有后勁了,中秋國慶就是強弩之末。此前我們針對這一點做過分析(點擊可查看:今年國慶中秋,沒有窮游,只有富游?)

·旅游消費力的恢復,基本也達到了極限。今年國慶中秋的旅游收入,可能就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巔峰。

·旅游再火熱,可能也代表不了國民經濟的基本信心。從最廣泛的居民群體來看,旅游并不是主流選擇;從旅行者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選擇了更低成本的出行。旅游是不是已經被捧到一個自己hold不住的高度,值得懷疑。

事實上,中國旅游市場正在經歷某種退步。

今年雙節期間,國內部分省份的旅游數據對比五一,已經有所回落:典型代表是四川、湖南和廣東,無論是旅游人次還是旅游收入,其恢復率都不如之前的五一假期。最嚴重的是廣東,旅游收入(恢復率)回落了10個百分點。

另外有媒體報道,三亞和大理今年雙節的表現也不算樂觀。

似乎,官方也在旁敲側擊地釋放信號。中國旅游研究院在節后表示:

旅行旅游和接觸性消費正常化政策的邊際效應趨于遞減,旅游經濟開始步入市場內生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旅游經濟將穩步轉入理性繁榮的新階段。

重點是這個詞:理性繁榮。社會各界對旅游業的期待,應該降降溫了。

旅游熱的后續乏力早有預兆

四季度“凜冬將至”?

今年雙節期間,部分機票和酒店的價格出現了“跳水”。這是個值得警惕的信號,代表旅游供給側的商家,對市場熱度出現了誤判。

其實,分析師早就發現了端倪。

開源證券的研究顯示,9月中國服務業PMI小幅回升0.4個百分點至50.9%——但讓他們不理解的是,中秋國慶雙節前夕,相關服務業的景氣度卻不高: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商務活動指數,都低于臨界點。

分析師困惑地表示,這似乎“與文旅高頻數據有所背離”。彼時,“史上最火黃金周即將到來”的說法,正喧囂塵上,輿論層面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

當然,最終現實還是對這一點有所印證,我們以機票價格為例。

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3年國慶假期經濟艙平均票價超900元,日均票價同比2019年提升13.3%。

從票價波動來看,9月30日—10月2日期間,機票價格明顯低于2019年水平——這正是媒體驚呼“機票價格跳水”的時間段;從10月3日到假期結束,票價又開始上漲。直到假期結束后,機票價格再次跌到2019年水平之下。

在這個節點,公眾也再次發現“節后機票價格又跳水了”。甚至有媒體報道,部分航班票價跌到了100元。

這一現象后來被調侃“買機票就像買股票”。

中秋國慶前后這一輪機票價格的波動,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筆者個人認為,這和旅游消費力的恢復已經逼近極限有關。

從機票價格來看,五一期間已經超越了疫情前,之后則是暑期比五一貴、十一比暑期貴,漲價幅度一浪高過一浪。但旅游的“非理性繁榮”已經結束了,我們需要認清這一點。

另外一個值得擔心的點,是酒店行業的“過熱”。和今年所有節假日一樣,這次超級黃金周,我們再次聽聞了“酒店刺客”和“毀約漲價潮”的傳說;而部分酒店也在假期期間,遭遇了入住率低迷和房價跳水。

有趣的是,分析師其實更早發現了,酒店業績和商務活動PMI的背離。

從數據觀測來看,通常酒店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與商務活動PMI呈現一致性——但今年6-7月,酒店的數據就開始不對勁了。以華住集團的RevPAR為例:

分析師發現,盡管5-7月的商務活動PMI從54.5下降至51,但華住酒店RevPAR恢復度仍持續向上。

簡單來說,因為商務活動的趨冷,酒店業績本來應該跟著下跌;但由于暑期的休閑度假需求太旺盛,這份“商旅不振”帶來的疲軟,就被掩蓋掉了。

同樣是旅游的“非理性繁榮”,為酒店續了一波命。但2023年最后一季度,中國酒店的好運氣可能就要見底了:航班管家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開始,民航商務線客流就已經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但后續月度漲幅就不再明顯。

也就是說,商旅復蘇的紅利,酒店早就消化完畢。接下來,他們就要面對冰冷的現實:“報復性出游”已經成為歷史、今年也再沒有任何節假日加持——酒店只能靠現有的商務客流去存活,且商旅爆發的可能性已經無限趨近于零。

這其實就是,“旅游經濟開始步入,市場內生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勿謂言之不預也。

旅游業“理性繁榮”時代來臨

機會在哪里?

越過冷酷真相去看未來:回歸新常態的旅游市場,還有沒有值得關注的增長點?筆者認為至少還有三點。

一、高品質的出境游市場

雖然今年超級黃金周期間,國際航班只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5.5%,但出境消費意外的好。這說明,現在選擇出境游的用戶都不差錢,強悍的消費實力令人咋舌。

這里來看支付寶和銀聯的兩組數據:

·支付寶10月7日發布的出境游服務數據顯示,國人整體出境游交易人數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近8成,人均消費金額微漲至2019年的105%。

·銀聯國際數據顯示,“十一”前7天,出境游客經銀聯網絡二維碼完成的交易筆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4倍,達到2019年同期的2.5倍。

之前我們分析過,口罩三年來,中產階層的資產縮水了、大眾階層的儲蓄縮水了,但真正的富人并沒有經受太大損失(點擊可查看:旅游在消費降級?真相比你想的更殘酷)。

現在的出境游消費數據,再次印證了這一點:土豪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人群似乎也不會被“民族情緒”等因素影響。比如日本因為排放核污水,而被認為旅游市場將會受到較大沖擊,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來看兩組數據:

·民航內參9月26日報道,中日航線最大的承運人——某國內航司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預計國慶日本仍然是國際比較好的市場,預訂量占比最大、達37%左右。

·日本NHK此前披露的一份數據顯示,10月6日至9日,預期為國慶假期結束后游客返回中國內地(大陸)地區的階段。全日空航空公司日本飛往中國內地(大陸)地區的航班機票預定量,達到了90%。

雖然我們沒有準確的數據,去看到底有多少中國游客近期去了日本——但這些側面印證的數據,也可以說明問題了。

從純粹商業的角度看,旅行安全得到保證、服務品質較為高端的出境游,依然是未來可以發力的點。

二、老年人旅游市場

這里看兩個基本面:一是老年人會越來越多,二是老年人熱愛旅游。這里看兩組數據:

·2021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18.7%,已進入輕度老年化社會,且老齡化趨勢仍在不斷加快。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人左右。

·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45歲以上中老年旅游者累計出游11.94 億人次,占據國內旅游客源市場36.81%。其中,65歲以上群體出游人次,較2019年同期提升600萬人次、群體占比提升 4.2pct。

最關鍵的是,很多老年人“有閑有錢”。有數據顯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3年國內將迎來近年最大退休潮,預計將有1488萬男性(60歲)和1385萬女性(55歲)進入離退休階段,且包含1980 年代政府機關增員產生公務員群體。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戶主年齡為 65歲以上的,家庭負債參與率最低(25.1%) 。

這意味著,大量高凈值老年人旅游用戶正在進入市場,且可以接受在旅游淡季錯峰出游。這類用戶,可能會成為旅游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樣看來,新東方今年宣布進軍老年人文旅市場,也確實是一步妙棋。

三、入境游市場

入境游在中國其實已經坐了很久的“冷板凳”。轉折點在于,國慶前夜的一則重磅政策出臺:

9月29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5個方面、提出30條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其中,專門強調了“加強入境游工作”的諸多重點。

很多業者最初認為,這個政策不值得過多期待。畢竟入境游的很多卡點橫亙已久、是接近“疑難雜癥”的存在。但在《措施》出臺之后,更細化的配套政策,馬上就開始落地:

比如,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實施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包括上海外國旅游團郵輪入境15天免簽、海南59國入境旅游30天免簽、廣西桂林東盟10國旅游團入境144小時免簽等政策。

這就讓很多旅游人真的開始振奮了。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積極引入外國游客的消費力,也確實可以為中國的經濟振興出一份力——尤其是旅游業,已經在今年以來的經濟復蘇中“證明過自己”。

我們繼續對旅游市場保持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