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倒計時!多學科醫生:考前“陽”了也別怕

導讀 原標題:中高考倒計時!多學科醫生:考前“陽”了也別怕2022年6月7日,廣州第十六中學考點,考生與送考老師擊掌進入考場。   南都記者 ...

原標題:中高考倒計時!多學科醫生:考前“陽”了也別怕

2022年6月7日,廣州第十六中學考點,考生與送考老師擊掌進入考場。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時下,高考、中考已進入最后的倒計時階段。隨著宣布考試開始的鈴聲逐漸逼近,即將踏入考場的考生和考生家長不免把心懸了起來——萬一中考、高考那幾天“陽”了,該怎么辦?

為此,南都健聞記者咨詢了多位不同學科的醫生,并對此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考生與家長:

有考生正經歷“二陽”

家長對病毒保持“嚴防死守”  

5月中旬,南都健聞記者調查發現,廣東多家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人流量有所增加。

相比起去年12月開始的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有家長關注到,近期“二陽”的患者癥狀似乎比“首陽”減輕了許多,這意味著孩子感染后也能盡快恢復到健康,令不少家長放平了心態。

一位初三學生家長告訴南都記者:“沒啥好擔心的,發燒就回家休息,好了再回校。流感也是一樣處理。”據南都此前報道,在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無論是二次感染還是新變異株導致的感染,目前臨床癥狀都比較類似,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癥狀。此外,目前重癥病例很少,主要以無癥狀或輕型病例為主。

此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已經在近期“二陽”了,家長們懸著的心也隨之落地了,“現在陽了,考試那幾天應該不會再陽了。”嚴女士告訴記者。

然而,在沖刺關頭病倒,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對復習進度甚至填報志愿產生影響。嚴女士的女兒第二次感染時正好碰上中考一模測試,“一模缺考了,對填志愿還是有影響的,畢竟少了一個可以參考的分數”。

據嚴女士孩子反映,近期班里有不少學生發燒請假了,有的學生退燒后回校上課,甚至出現了當天體溫再次回升、不得不打道回府的情況。

李女士表示,在中考最后一個多月的沖刺階段,為了能讓孩子保持最佳的健康狀態投入復習備考、迎接考試,他們家對新冠病毒依然保持著“嚴防死守”的態勢。盡管近期廣州天氣悶熱,白天最高氣溫直逼35℃,在出門搭乘地鐵公交時李女士仍盡量佩戴N95口罩,“雖然很憋悶,但這不僅是為了降低自己感染的風險,也是降低將病毒傳染給孩子的可能性。”每次孩子出門時,李女士也不斷叮囑孩子“記得戴上口罩。”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仍在溝通防疫安排

具體要求考試前將公布  

據了解,針對有發熱癥狀的學生,越秀區某中學要求學生每日早、午、晚各進行一次居家體溫及癥狀監測,并填寫表格。該校要求學生退熱后48小時方可回校。此外,學生回校需要將核酸檢測結果或者居家抗原結果打印出來,與體溫檢測表一同帶回學校,并到醫務室測量體溫,才能進入課室上課。廣州市某高中亦要求,學生發燒后需到校醫務室觀察,校醫會開具單據,并要求學生在體溫降低后休息2天才允許返校。

對于中高考學生如何調整好自身的狀態,5月23日下午,二中開元學校副校長陳偉在香雪制藥聯合維德醫藥舉辦的抗病毒防疫物資捐贈活動上則表示,對于考生而言,越是在重大考試的時候越是需要放松心態,在生活中,不需要做刻意的調整,以平常心即可,自然可以考出自己最佳的成績。

陳偉談到目前仍有家長擔憂,中高考到了最后倒計時階段,萬一孩子陽了怎么辦,能否順利參加考試?“這個問題不大,因為即便沒有新冠疫情,我們學校日常也會設置備用的考場以及開展一些心理疏導方面的工作。廣大考生不用擔心。”

今年高考考場在體溫檢測、佩戴口罩等方面的要求是否有變化呢?對此,5月22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健聞記者采訪時稱,“目前考試院仍在與屬地衛健部門溝通協商考場的防疫安排,并將聽從防疫部門的指導來調整相應措施,具體的防疫要求也將在考試開始前幾天公布。”

健康錦囊

中高考如期而至,“陽了”怎么辦?

早休息,多飲水,即時服用抗病毒藥物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變異株已成為我國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輸入病例中占比達95.6%,和全球情況基本一致。

高考、中考已進入最后的倒計時階段,然而,隨著新冠確診病例數呈現上升,不少考生以及家長仍有所擔心。對于現在正在“陽”的考生以及擔心考試期間“陽”的考生,醫生有怎樣的健康提示?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在接受南都健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一段時間,對于目前處于“陽性”狀態的考生,這段時間可以抓緊時間早點休息,多飲水,有條件、有需要的話,可以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幫助減輕癥狀,減少病程。

彭劼提道,“在臨考前,考生要加強個人防護,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休息。因為勞累過度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同時也可能會引起抵抗力下降,感染后的癥狀也會比別人重。即便是萬一感染了,也要注意好好休息,盡快讓身體恢復正常。”  

孩子近期已經“陽了”,是不是考試時就不會再“陽”?

正確,陽過后孩子體內已有抗體  

廣醫二院感染科羅潤齊主任醫師在采訪中提到,經過第一波的疫情后,現在很多人的抗體已經慢慢下降,隨時都可能出現感染。萬一出現陽性的癥狀,也要保持平常心態,可以及時服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彭劼也稱,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孩子體內已經有抗體了。“不用太緊張,萬一‘陽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總體來說,‘二陽’的癥狀都會比‘初陽’輕一些,注意好休息就很快就恢復了。”

談及早期的癥狀,羅潤齊指出,很多感染新冠的患者可能最開始會有點頭痛,喉嚨有點異物感,這時已經是感染新冠后的早期癥狀,可以及早進行抗原檢測,建議檢測抗原時盡量捅鼻子的時候稍微深一點,這樣早期檢測的陽性率會高一些。一旦發現新冠抗原檢測是兩條杠,就要及時看病治療。  

還有哪些中高考的考生可能會面對的常見疾病?如何注意?

腸胃不適、感冒發燒等也常見,需避免過度熬夜、注意衛生等  彭劼指出,以往也會有學生臨近考試時突然生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胃腸道的感染導致腹瀉等。這有可能是備考期間學生過于緊張、勞累,抵抗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熬夜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從而感染風險增加。”在臨床上,這樣的情況無法吃藥預防,只能通過避免過度熬夜、注意衛生等方式避免患病。

羅潤齊則指出,對于中高考的考生而言,除了近期大家比較擔心的新冠以外,胃腸不適的癥狀也較為常見。因為過于緊張的時候可能會吃不下東西,甚至出現惡心嘔吐。“如果考生在考試期間已經感冒,尤其是出現發燒伴有頭疼,在考試前的一個小時左右可以用退燒藥將體溫降下來,以便保持好的精神狀態。如果考生流鼻涕比較嚴重,可以在考前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等,但盡量不要服用引起他嗜睡的藥物。”  

如何幫助考生緩解情緒焦慮?

除積極的自我暗示外,還可以尋求親友幫助  

莫煊則為其支招,首先,考生要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通過適度的焦慮激發“戰斗力”應戰考試。另外,聽聽音樂、做正念冥想等方式來幫助自己轉移注意力,放松情緒。肌肉放松訓練也是很好的辦法,如果考前感到緊張,則暗示自己這種情緒是正常的,也可以通過默數呼吸法或者是用雙手拍打肩膀等技巧,讓肌肉放松下來。除此以外,還可以積極尋求親友的幫助,通過適度的人際互動來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對于考試前出現的焦慮情緒,趙崇邦則也同樣指出,正確認識焦慮和接納焦慮,高考畢竟是關鍵的考試之一,完全不焦慮是不可能的,適當的焦慮也能起到促進作用,但我們要避免過度焦慮,有效識別不良情緒。一般的同學可以通過聽音樂、運動以及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釋放壓力,學會一些簡單實用的放松方法。

“對于達到病理性焦慮或者有心理疾病基礎的同學,積極規范治療是重要的基礎,科學治療,堅持服藥,及時復診,積極與醫生和咨詢師溝通反饋病情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諱疾忌醫或者盲目把藥物治療的風險夸大化。”趙崇邦建議。

觀點

鐘南山:

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需及時用藥  

“結合大數據模型,他的團隊對全國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新冠病毒XBB變異株)趨勢預測顯示,2023年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數每周4000萬人,6月底或是今年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預計最高峰感染人數每周約6500萬人。”5月22日,在廣州舉行的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  

目前廣州發熱門診中超兩成是新冠感染者  

鐘南山提到,當前新冠病毒傳播能力仍在不斷增強,XBB.1.5毒株的R0值已超30,即一個感染者可傳染30余人。同時,由于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癥,因此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而在不久前,鐘南山在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啟動儀式上稱,“廣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9.1。據目前廣州市發熱門診的數據,在接受檢測的發熱患者中,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鐘南山指出,估測全國有85%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約有11億~12億人。新冠病毒感染后產生的抗體能有4-6個月。從去年12月算起,實際看現在已經是到了這個時間了。“由此,對于新冠病毒的應對,其一是接種覆蓋XBB新冠病毒的疫苗,其二是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需及時用藥。”  

可根據不同癥狀分別使用不同藥物  

鐘南山提到,目前我們可選擇的藥物還有很多。“這些新冠藥物的定位如何,有何長短處,還需形成初步的共識,方能指導大家如何使用。此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做好藥物上市后的觀察。”

除了上述藥物的選擇以外,《中成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顯示,該專家共識的COVID-19中成藥治療推薦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恢復期以及其他對癥治療藥物推薦。其中,專家共識指出,針對輕型患者,臨床表現以發熱、咽痛、乏力為主時,可使用抗病毒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中成藥。針對痰多黏稠或咯痰不爽者的對癥治療藥物,可使用橘紅痰咳液、鮮竹瀝口服液等中成藥。

采寫:伍月明 楊曉彤 李文 楊麗云 實習生 康琦悅 陳姝妃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