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不論是浩瀚的蒼穹星空,還是廣袤的神州大地,你總能用眼睛記錄,用腳步丈量。當你越過山川,踏過崎嶇,行至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濱之城青島,你便會看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正熠熠生光。
只此一眼,望萬紫千紅,芬芳滿園
輕輕翻過雋永悠長的時光扉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四季更迭時、歲月流轉間,總以滿園芬芳妝點著多彩斑斕的世界。放眼望去,萬紫千紅的花朵在枝頭肆意綻放,似乎在講述著獨屬中石大的浪漫與溫情。
鮮花于春日中盛開,希望于風和里綻放,萬物生長,晴空朗朗,自然的靈動開啟了中石大充滿生機的春和景明。
清風送往,夏日初長,漫天詩意藏在朵朵彩云中,浮動流曳的白云披霞閃爍,光影灼灼,天邊的絢爛正是夏日最熱情的擁抱。
秋意染透了每一棵樹,落日的余暉潑在了腳底和視線盡頭。當落葉飄零,秋便襲進了心里,每一片、每一處都是時光的佳作。
雪落時分,似萬籟俱寂。悠然望去,夜雪初霽,白銀流轉,點點瑞雪簇枝頭,碎瓊亂玉砌滿園。你聽,冬日的歡舞,正紛紛踏雪而來。
“花萼相承二月時,深紅淺紫總皆宜”的春之盎然,“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的夏之活潑,“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之靜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之純凈,皆在中石大里驚艷演繹。與此同時,靜靜佇立在校園一角的地標建筑,亦在四季流轉中默默陪伴著無數石大學子,走過寒來暑往、歲歲年年。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創造太陽女神像作為石大的標志性建筑,始終以驚艷之姿屹立在校園一方。只見她雙臂高舉,引領著萬千石大學子在科學的道路上求索,指引著學校未來前行的方向。
書香致遠,墨卷至恒。在石大“皇家”圖書館中,330.5萬冊館藏總量、126個數據庫等都能一覽無余。置身這里,你能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各具特色的空間中漫步,在智慧的往來中發現新的自我與世界。
揮灑汗水,激情飛揚。在石大體育館,你不僅可以在主館里觀賞各大精彩賽事,還能在副館的訓練館里享受運動的樂趣。田徑場、網球場、籃球場等室外健身區域,也都將留下你張揚活力、茁壯成長的珍貴記憶。
唐島灣、小黃山的自然靚麗,教學樓的方正嚴謹,宿舍的溫馨幸福,食堂的煙火升騰……一幕幕美好在中石大定格,深深印刻在了每一位石大學子的內心深處。在芬芳滿庭、生機盎然的中石大,四處回蕩著學子們成長的歡聲笑語,更洋溢著他們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
他們征戰賽場,問鼎榮光
在第47屆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中,參賽代表隊以優異表現獲得金獎,實現了學校在該比賽金獎零的突破。
在“歐波同杯”第七屆全國失效分析大獎賽上,學校11支隊伍進入復賽,共獲得一等獎8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列所有參賽高校第一。
在2022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石大學子獲國家一等獎3項、國家二等獎5項、省一等獎13項、省二等獎16項、省三等獎13項,國家獎數量取得新突破。
他們服務社會,甘于奉獻
三十年間,春暉志愿服務隊奔赴銅仁、遵義、涼山、聊城、會寧參與支教事業,打造出“移動地質博物館”“青春伴夕陽”等一系列服務品牌,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700余次,服務時長超19萬小時,5萬余人次參與其中。
歷經十余年的傳承,“外語小隊”項目秉承“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 帶鄉村兒童擁抱世界”的初心,已累計服務15個縣區、42所小學。近兩年線上授課受益人達73000余人次,團隊活動曾獲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報道。
一眼望去,在秀麗如畫的校園里,中石大不僅塑造出了萬紫千紅的嶄新氣象,還留下了滿園“芬芳”的灼灼風華。它們綴滿枝頭,葳蕤生香,讓中石大在四季斑斕的色彩中盡顯欣欣向榮之姿。
安居一隅,筑長青基業,氣貫長虹
回望來路迢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自建校伊始便與祖國同向共行,休戚與共。從北京荒灘到東營堿灘,再到黃島海灘,中石大身經四次建校、三次更名,終安居于黃海之濱,唐島灣畔,以氣貫長虹之勢開啟了浩浩蕩蕩的辦學征程,筑起了為國為民的宏圖偉業。
1953年,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應時而生,這便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肇始。自此,學校與石油工業同發展,并因油而興、與時代社會共進步,憑赫赫功勛冠以“共和國歷史上的功勛學校”之美名。
隨后,學校又歷經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重要發展時期,最終于2005年,教育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協議。從艱難發軔到奮揖爭先,中石大已在漫長的辦學征程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詩篇。
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8年,形成了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新格局;
1997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61所試點高校之一;
2017年、2022年,均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春華秋實,弦歌不輟,中石大一路隨時代而長,不斷在上下求索中追求卓越,在孜孜以求中連攀高峰。那一張張不斷躍升的“成績單”,便是中石大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2個學科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在最新的ESI排行榜中,地球科學、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數學、一般社會科學、環境/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化學、地球科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
在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石大共有15個學科成功上榜,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化學工程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
目前,中石大共有48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其中國家級32個、省級16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達到招生專業數的80%,覆蓋全校招生計劃數近90%。
身居黃海之濱,唐島灣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于萬眾期待中煌煌問世,又在時代浪潮中以氣貫長虹之勢,勇立潮頭。七十載風華雨露,中石大始終矢志“一流”,以身筑起了學校長足發展的長青基業。
協同一心,凝千鈞之力,千古流芳
從開始到現在,代代石大人協同一心,凝萬眾之力,共同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奮進之篇。走過七十載風起云涌,他們矢志不渝的歷史跫音仍在耳邊縈繞:“我們要用雙手建設起無數石油基地,我們要使工業的血液流向四面八方。”他們賡續奮斗,篤行不怠,讓學校“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搖籃”蜚聲遐邇,流芳至今。
憶往昔,大師薈萃——楊光華老校長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石油及天然氣工學專業,主編了中國第一部系統講授石油煉制的教科書。
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為我國碳酸鹽巖沉積學的崛起和我國石油勘探事業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中國“鉆頭之父”沈忠厚首次提出鉆井工程以井底巖面獲最大水功率為目標函數,建立了新的水力學設計理論,徹底解決了困擾世界的井底水功率難題。
學校發展史上,還有這樣一批“女先生”。她們或是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學科帶頭人,或曾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攻關,或參加大慶油田會戰等國家重大生產活動。
看今朝,俊采星馳——兩院院士、國家創新領軍人才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中石大已然成形。近年來,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工作不斷加強,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入人心,涌現出大批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優秀教師。
在他們眾志成城的努力下,中石大不僅成為了石油石化行業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還在十多個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一批批世界矚目的重磅成果接連誕生。
《油氣成藏機理》在超壓盆地油氣成藏機理、陸相湖盆優質烴源巖發育模式、白云巖儲層形成和保持機理和頁巖氣差異富集機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石大聯合多所高校在生氣機理、儲層認識、成藏模式等方面開展攻關研究,首次提出“湖盆成氣”理論,并成功指導發現了渤中19-6大型凝析氣田。
“海洋深水鉆探井控關鍵技術與裝備”成果實現了“邊鉆邊壓”,解決了傳統壓井方法需停鉆關井導致氣侵處置不及時、井噴風險大的難題。
“典型農林廢棄物快速熱解創制腐植酸環境材料及其應用”項目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農林廢棄物制高純高活性生物腐植酸的工業化,引領了生物質熱解技術的發展。
2017年-2021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五年超百項,共593項,經費達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54%,穩居石油高校首位。
在他們殫精竭慮的涵育下,石大校友中涌現出了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30位兩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業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骨干。學校也于200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入選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一直以來,代代石大人擎起“家國同心、艱苦奮斗、惟真惟實、追求卓越”的精神旗幟,奔向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以服務國家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赴西北、越川蜀、戰松遼,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在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中留下閃亮的石大印記,用實干奠定了中華民族騰飛的根基。
只一眼驚鴻、養一方沃土、懷一心向上,這便是走過七十載波瀾壯闊,仍將續寫輝煌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此時,時光正好,萬物可愛。中石大期待與你攜手,共同走向“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美好未來。
電話咨詢:0532-86983086(平時) 86983085 86983087 86983088(錄取期間)
傳真:0532-86981305
地址: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西路66號
郵箱:zhaosheng@upc.edu.cn
專業咨詢問答平臺:咨詢總群:1029986566 分省及分專業咨詢群可在招生網主頁查看
了解更多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本科招生信息,請關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本科招生信息網 網址:
稿件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