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何時建城,何時建都的?

導讀 原標題:北京是何時建城,何時建都的? 北京是何時建城,何時建都...

原標題:北京是何時建城,何時建都的?

北京是何時建城,何時建都的?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在不同的朝代,北京有著不同的稱謂,各種名稱加在一起約有六十多個,可能是世界上名稱最多的城市。

在七十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就生活著猿人,史學家稱之為“北京人”。之后,在五帝時期,黃帝曾率領本部落與炎帝部落一起,于涿鹿(今北京附近)打敗了九黎部落,殺死了他們的酋長蚩尤,并建立了部邑。到了黃帝的第三代,顓頊曾到幽陵祭祖,幽陵或幽州即今北京地區的總稱,到帝堯時期正式建立幽都,幽都即為古代的北京。

公元前約1122年,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其后,周天子又封帝堯的后代于薊,封周宗室的召公于北燕,這時,北京地區已經開始出現城池。及至后來,燕吞并了薊,并以薊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此即為燕國,其范圍不僅包括今天的北京,還包括現在的河北北部以及遼寧一帶,而其都城薊,恰好就屬于今天的北京地域范圍。所以,從西周到春秋時代,北京一直都被稱作薊城。關于“薊”的名稱,傳說與當時在北京地區廣泛生長一種叫作“薊”的草本植物有關。如今,這種野草雖早已不多見,但其名稱卻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在這之后,改朝換代的事情在北京地區的版圖上,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著,如風吹云開般那么自然,又那么無情,所以,對北京的稱呼也因統治者的不同,而發生著不同的變化,稱“薊城”者有之,稱“燕京”者亦有之,直到晉朝,北京才被稱為幽州,北京現存最早的寺院潭拓寺即始建于此時。

后晉時期,石敬瑭為當兒皇帝,將幽云十六州(包括北京地區)割讓給了契丹,第二年,契丹統治者(遼)就將其改稱為南京(陪都),又稱燕京。后來,北宋花費每年五十萬歲幣,又外加一百萬貫的代價,將北京贖回,改名為燕山府。不到兩年,金又攻占了燕山府,復名南京;在這之后,金海陵王遷都燕京,將其命名為中都,這是北京作為首都的開始。

當金人風花雪月、醉生夢死的時候,蒙古軍隊在成吉思汗率領下,席卷蒙古大草原,隨后長驅南下、統一中原。為了顯示萬象更新的大開局,元人將金人對北京“中都”的稱呼拋棄,改稱“大都”,同時,將自己的都城也遷至大都。到公元1285年,元大都城基本建成。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達北征,攻占元大都(今北京)。朱元璋做了天子,當然一切推倒重來,因為“大都”這個稱呼出自敵人之口,似乎帶了晦氣,也被舍棄不用,于是“北平府”(其治所在今天北京的大興和房山一帶)就成了明朝君民對北京的稱呼,當然,這里面也透露出明人對北方邊境安寧的期望。

公元1406年,燕王朱棣在殺侄奪權成功后,覺得南京多為舊臣遺老,不利自己統治的穩固,而北平又是自己的老窩,于是,下詔升都北京。第二年,明始建北京城池、宮殿及壇廟等系列建筑設施。十三年以后,北京城營終于建完工。所以,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為那時所建。

北京城建好以后,朱棣不顧舊臣遺老的強烈反對,便迫不及待地把都城遷到北京去了。北京這個稱呼,不知什么原因,在大清帝國時期沒有作任何的變動,一直沿用了下來,直到公元1912年,清宣統帝宣布退位亦是如此。

公元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日本人陰謀炸死。同時,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全權接收北京事務。閻錫山進駐北京后,宣布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改北京為北平。公元1937年,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領,日偽政府于公元1937年10月12日將北平又改為北京。公元1945 年日寇投降后,北京又改為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公元1949年9月21日,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27日,政協會議全體決議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為北京,并確定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從此,北京這座古城的歷史便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本篇完)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