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綜合日本共同社、NHK網站16日報道,日本政府在當天下午內閣會議上通過三份修改過的安保文件,其中不僅將日本未來5財年的防衛費用增長近60%,還將中國描述為日本“最大戰略挑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后稱,新文件表明二戰后日本安保政策發生重大改變。
同一天,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就日本政府新版安保戰略三文件涉華消極內容發表談話,表示日方有關說法嚴重偏離基本事實,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精神,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后發言,日本NHK網站報道截圖
據共同社16日報道,日本當天通過的三份新版安保戰略文件分別是:《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
這些修改后的文件明確指出日本將擁有打擊敵方導彈基地的“反擊能力”,將增強長射程的導彈;文件還稱,在2023-2027財年,日本防衛費用總額將達到約43萬億日元(約合2.18萬億元人民幣),相比于2019-2023財年約27萬億日元,防衛費用增長了近60%。
此外,文件在外交與防衛基本方針中將中國定位為日本“迄今最大的戰略挑戰”。
文件妄稱中國對外姿態和軍事活動是國際社會“嚴重關切事項”,指責中國在臺海地區軍演發射導彈對當地居民構成“威脅”,并給中方貼上“經濟脅迫”等標簽。
共同社稱,安保文件的修改勢必招致批評,被指戰后一直堅持的“專守防衛”理念名存實亡。為此,首相岸田文雄將在內閣會議后出席記者會,就加強防衛力的意義及財源作出說明。
據NHK網站16日報道,岸田文雄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周邊國家及地區正在加強核武器及導彈能力,同時加強防御能力。日本自衛隊目前無力應對,因此需要發展打擊敵方導彈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這是在未來不可或缺的“威懾對手”的手段。
日本12式陸基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圖源:共同社
岸田重申他的政策目標是在2027財年將日本防衛費用提升至8.9萬億日元,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目前這些計劃增加的防衛費用中仍有約四分之一未獲得確定的財源。
他承認此次安保文件的修改“是戰后(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改變”,同時辯解說這些加強軍力的措施是在日本憲法、國際法和國內法的范圍內,日本堅持的無核三原則、日本奉行的“專守防衛”政策和愛好和平的國家道路不會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為了修改所謂的安保戰略三文件已經醞釀了一年多。
早在去年12月,岸田就在演講中提出修改安保戰略三文件的日程表。之后,岸田文雄內閣為了這三份文件的正式出臺又做了充分的輿論渲染、法律準備、外交鋪墊。
今年12月前后,日本防衛省多次渲染要發展所謂“打擊敵方導彈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準備投入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84億元)相關預算,在未來幾年開發10余種遠程導彈;準備在北海道和九州部署“高速滑翔彈部隊”;準備購買500枚美國“戰斧”導彈……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對于日本政府發布的安保戰略三文件中種種涉華消極內容,我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于12月16日發表相關談話。
發言人強調,日方有關說法嚴重偏離基本事實,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精神,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一貫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不挑起和參與任何軍備競賽。中國發展與自身國情和周邊環境相適應的軍力,目的是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國一直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擔當盡責,中國發展給全球各國帶來的是機遇和紅利,所謂“威脅”、“挑戰”、“脅迫”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中方在釣魚島、涉海、涉臺等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堅定的,采取有關舉措完全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不容日方指手畫腳、借機生事。”
發言人強調,歷史上日本曾步入軍國主義歧途,犯下侵略擴張和反人類罪行,給地區和世界帶來深重災難。此次日本大幅調整安保政策,強化反擊軍事能力,不得不令人懷疑日方正在脫離戰后和平發展軌道,勢必引起所有愛好和平人士的警惕和反對。
“我們鄭重敦促日方汲取教訓,不要執迷于利用所謂“中國威脅”放縱自身擴軍強武,回到中日“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上來,避免淪為兩國關系及地區安全穩定的破壞者、攪局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