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馬可
編輯 | 陳菲遐
“昨天KTV今天ICU”是近期視覺中國(000681.SZ)股價走勢的真實寫照。
在最近的三個交易日里,視覺中國股價累計下跌將近22%。就在上周,這家公司市值才驚人的拉升41%。
造成視覺中國短時間內如此“吸金”的重要原因來源于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譯指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對于AIGC,視覺中國在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旗下的元視覺平臺有發行AI生成的數字藝術品。同時,視覺中國也強調,AIGC相關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預計短期內不會對公司的財務情況產生較大影響。
其實AIGC不僅對視覺中國的業績貢獻有限,對A股市場中其他企業也同樣如此,因為該技術當前還未正式邁向商業化的道路。
AIGC目前僅適用于淺層次運用
AIGC被認為是繼專業生產內容(PGC)、用戶生產內容(UGC)之后的新型內容創作方式,目前主要用在文字、圖像、視頻、音頻、游戲以及虛擬人上等。這項技術突然爆火的原因是由于在今年8月份,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字藝術家競賽中,一位沒有繪畫基礎的參賽者提交AIGC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結果卻獲得了比賽“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類別一等獎,引起業內風波。
然而當前AIGC并未大量運用于商業用途中,主要較多運用在淺層次的文資捕捉上,在長文本生成方面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語義層次以及篇章上連續通順的準確性有較大提升空間。另外在AI繪畫質量上來看,遠未達到藝術級別的標準。現階段的AI作畫,主要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素材匹配然后將其進行組合,合成的畫作會有一股拼湊感和違和感。
因此AIGC所能充當的僅僅是效率工具,從事的是輔助生產工作。事實上《太空歌劇院》也證實了這一點,這幅畫并非完全是AIGC產物,而是加上人工打磨二者共同創作的結果。據參賽者自己表示打磨這副作品前后共花了80多個小時、歷經900多次的修正,以及數周的挑選與調整,才最終完成了這幅作品,可以說《太空歌劇院》的成功并非全是AIGC的功勞。另外,這副作品得獎其實飽受業內爭議,認為AI生成圖像完全是在作弊,有藝術家表示“我們正在目睹藝術死亡。”所以AIGC技術要想商用不僅需要克服技術難題,更要解決社會層面的接納認可。
自斷臂膀式轉型?
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AIGC技術本身其實與視覺中國現有盈利方式存在諸多矛盾點。
在AIGC技術運用下,用戶可以通過平臺根據自己喜好一鍵生成自己想要的圖片,這其中必將牽扯到AI圖片的版權問題。若平臺圖片素材所有者控告AI圖片生成者關于版權索要索賠,依照目前現有法律很難界定屬于平臺責任還是用戶責任,因為AIGC難以被稱為“作者”。若判為平臺責任,視覺中國或將面臨經濟損失。
更為重要的是,視覺中國是一家依靠版權圖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企業,若用戶可以依靠AIGC技術隨心所欲生成自己想要的圖片,誰還會花高額版權費去購買視覺中國的圖片?而這可能影響視覺中國主營版權業務的業績表現,這是公司在這條道路發展時所面臨的最大矛盾點,無疑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今年三季報數據可以看到,因部分客戶所在行業或地區經營活動受疫情影響,視覺中國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28億元,同比增長0.68%;歸母凈利潤則同比減少46.74%,為8033.15萬元。視覺中國營收來源幾乎全部依靠的是素材版權。
由此可見,視覺中國還是相當重視數字版權業務。若未來公司大力發展AIGC業務,在版權問題以及法律未完善前,此舉相當于推倒過去公司所有積累的版權財富競爭優勢;若公司增加銷售成本等支出繼續大力開發版權業務客戶,就目前而言同時發展AIGC業務又是個矛盾的舉動。
可能是市場意識到了這點,視覺中國近幾日的股價已回到市場炒作其AIGC業務時的起點。